智能搜索
2月8日,安康。立春之后的第5天,阳光明媚,大地回暖。
安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徐启方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1.4万余字的报告,向安康300万人民报告了政府过去一年所作的工作。
这一年,是克服下行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年。
这一年,是调整优化结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的一年。
这一年,是着力破解难题、民生不断改善的一年。
这一年,是全力推进改革、更加注重落实、作风持续改进的一年。
这些共鸣点,以及新闻视野的观察点,无不道出刚刚过去的一年,安康大地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依然以前行的姿态所获得的新收获。
会场上的掌声,传递的是喜悦、欣慰与赞赏,更是对来年发展的热烈期待。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彰显出报告之外的感慨、振奋与沉甸甸的果实。
过去一年,安康发展稳中有进,社会和谐稳定。数字见证成果,发展浓缩历程。翻开成绩单,我们可以为之骄傲:
完成生产总值689亿元,增长11.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5万元和7490元,分别增长11%和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财政总收入66.5亿元,增长13.3%,一般预算收入28亿元,增长13%;单位能耗下降4.5%。
数据固然枯燥,但背后凝聚的心血与汗水却振奋人心。以项目建设而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5亿元,增长了25.5%,民间投资增长26.6%,投资保持持续稳定增长,这两组数据说明:一是对外开放进程保持健康活力,外来资本依然看好安康的发展前景;一是资源、服务等综合软环境的持续看好,有效激活了民间投资。
这样观察,是把安康2014年的发展放在全省的大环境中来进行比较的。“在宏观环境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经济增速仍高出全省2个百分点,主要指标增幅居全省前列。”比如一产、二产增速、非公有制经济占比全省第一,生产总值、工业增速全省第二,投资增速全省第四。2014年安康依然走在全省高速增长的第一方阵。
高速增长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与水平的提升。以基础设施、商贸流通、新型工业、生态保护等为重点的重大项目扎实推进,对安康发展基础条件的改善影响深远。以“三园两区”和“飞地经济”为标志的具有安康特色的现代经济组织形式,成果落地,创新发展。比如新型工业化进程,直接促推了规模以上工业的强有力发展,工业的短板正在拉长,非公经济实实在在占据了安康工业的半壁江山。
与之相伴的,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产业的显著成就。粮食保持11年连丰,生猪、茶叶、魔芋、核桃骨干产业和产品,品牌质量都有了长足进步。以陕文投与安康合作完成瀛湖旅游产业基地规划和公司组建为标志,景区建设水平提升,旅游接待、综合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就业、商贸、消费和消费方式的变化。
以中心城市建设为龙头,全市城镇化水平提升,在2014年全面发力,市民最深的感受是中心城市建设力度空前,这里面既有项目建设的拉动,也有深化改革的效应,而得实惠的自然是老百姓:群众出行、上学、看病条件明显改善,以人行天桥、背街小巷改造、公共设施建设、城市公交改革、出租车行业整治等为标志,城市管理建设的公益性、社会性得到扩张和强化。随着新一轮“双创”的登场,安康城市之变又将站在新的起跑线。
2014年安康民生的精彩答卷,既是政府“补短、兜底” 底线民生的完美兑现,也是政府“说了算,定了干”的有力回响,这一年全市完成民生支出165亿元,增长36.4%,增长速度在全省前列。全市避灾扶贫搬迁、重点集镇和农村新型社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成绩突出,受到省政府表彰。
客观、实际、务实把握过去一年的经济脉搏,无论是人大代表,抑或政协委员,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给足了信心、坚定了信念、传递了正能量,这必将引领全市上下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适应新常态,迎接新挑战,在来年走得更稳、更好、更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安康日报社论:立足新常态开启新征程[ 02-13 ]
下一篇:保持增长,牵牢发展的牛鼻子[ 02-13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