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719776475-GK-2015-74718 发布日期 2015-02-15 23:48
来源
内容概述 安康市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字体: 分享:

  (八)保障改善民生,为群众多办实事
  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办好群众最关注、最迫切、最广泛的实事上,让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办好十件实事。一是推动创业就业。加大创业孵化、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力度,统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困难群体等就业,建成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支持50家中小企业和2000人创业,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亿元;围绕产业发展以及公交、社区服务等公共事业需求,免费技能培训2万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6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人,完成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万人次。整合各类扶助资金,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因家庭困难上不了学。二是提升办学能力。完成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和“五校北迁”以及安康中学、阳光学校、汉滨初中、兴安初中改扩建,新建东坝、江北、黄沟小学并按期投用,原汉滨初中改办小学实现秋季招生。实施中心城区江北片区教育资源整合。三是改善医疗条件。整合市中心血站、疾控中心、安康疗养院和120指挥中心北迁,开工建设市级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市妇幼保健院。实施市中心医院、中医院、人民医院综合改造提升,加强重点专科建设,突出特色、错位发展。把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放在县城和区域医院建设上,提升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整合卫生计生公共资源,新改建县、镇村、社区卫生服务设施340个。四是实施市政民生工程。城东大桥主体完工,实施“三桥一路”提升,改造金州路、兴安路、316国道江北安旬路口至高新区段以及城区交通堵点,建成6座人行天桥,新增500个泊车位,完成殡仪馆搬迁,建成江滩公园二期以及兴安、静宁、诚鹏等市场。进一步优化配置市区两级公共资源,下决心腾退部分公共资源用于群众休闲、锻炼、停车场等公共服务。推进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无物业管理小区清扫保洁常态化,逐步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五是发展公共交通。实施平利、石泉公交客运城乡一体化试点,安康高客站二期竣工,建成江南、高新公交枢纽和21个港湾式停靠站,实现中心城市规划区公交全覆盖,并逐步向郊区延伸,开通城区至恒口、关庙等公交,新增公交车50辆,更新出租车100辆,提升市民公交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感和满意度。支持有条件的县城公交逐步向集镇延伸。六是提高天然气入户率。下大力解决天然气入户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建成城区2座加气站,加大城市管网、老旧小区改造接入工作力度,中心城区7万户25万人用上天然气。加快各县城门站和加气站建设。七是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实施中心城市“安康文化大本营”工程,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验收。建成市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藏一角”博物馆,开工  建设汉江大剧院、香溪书院、江北体育场馆,安康博物馆对市民开放。实施418个社区公共体育工程。创造条件将“一江两岸”公共设施全部用于文体事业。八是提升住房保障水平。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开工保障性住房2.78万套,建成2.3万套,新增发放租赁补贴2800户,创建“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示范小区,加强保障性住房规范管理。围绕“提速、提效、规范”,推进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建设避灾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290个,完成2.5万户9.5万人搬迁安置。九是实施健康养老工程。把健康养老作为新兴产业培育,创新思路,引进民间资本建设面向西安和全市的生态休闲养老基地,在汉滨、石泉、宁陕探索发展健康养老新模式,开工建设市级生态休闲养老中心二期,建成15个标准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100个“农村幸福院”。十是保障饮水安全。完善中心城区供水体制,逐步取消城区地下取水,保障群众用水安全。以县城第二水源(水厂)建设和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群众饮水问题为重点,按照满足水量、提升水质、强化管理的要求,建成9县城第二水源(水厂),解决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48个中小学、幼儿园建设和141个农村初中校舍、普通高中、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探索学区制、校长教师管理制度、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等改革,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组建医疗联合体和分级诊疗模式,完善新农合、基本医保、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发展中医药事业,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加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支持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大文化遗产、历史文物、革命遗址保护力度,大力发展有线电视和便民广播,广泛开展群众文化和全民阅读、健身活动。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的关爱和服务。推进殡葬改革,每个县建成殡仪馆和城市公益性公墓。大力发展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事业,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围绕“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加大精准扶贫力度,权责到县、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精准到人,完成扶贫专项投入25亿元,实现10万人脱贫目标。
  创新社会治理。把做好群众工作贯穿社会治理各方面、各环节,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机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推进信息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强化基层基础,做好村委会换届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创建,建成“天网工程”,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违法犯罪和“黄赌毒”的打击力度。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控和服务。把信访维稳“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落到实处,畅通信访渠道,加大依法治访力度。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安全生产,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下大力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群众平安生活。加强食品药品和质量监管,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和信息化建设。加强防汛抗旱、防灾减灾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与此同时,我们将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为坐标,认真编制“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国家安全、民族宗教、优抚安置、人民防空以及统计、移民、粮食、外事、侨务、对台、史志、档案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发挥更大作用。

共8页 您在第7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711个字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