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陕县加快新农村建设纪实
将旅游业作为拉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宁陕县委、县政府在深刻把握县情和深化认识的基础上做出的战略决策。
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宁陕在全县选择最具旅游开发潜力的城关镇老城村、旱坝村、寨沟村,汤坪镇渔湾村,广货街镇蒿沟村,皇冠镇朝阳沟村作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同时确定汤坪镇华严村等24个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按照“以生态旅游为产业发展方向,以‘绿色家园建设’为载体,以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主导产业建设为切入点,以实施‘五新工程’为抓手”的工作思路,奋力建设旅游新村。为做好这项工作,县委书记陈明、县长陈伦宝亲自上手,分别包挂城关镇的老城村、寨沟村。市委书记黄玮在听取宁陕把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抓的汇报后,高兴地提出将老城村作为自己的挂包点。通过试点建设,以县城为中心,建成“上坝河森林公园——老城城隍庙——十八丈瀑布——寨沟朱鹃野化放飞基地”的县城一日游精晶线路,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广货街镇蒿沟村结合旅游开发,引进的西安双龙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蒿沟口漂流项目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即将进入水上漂雄试营业程序。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该县还注重提升旅游产业的开发水平。专门邀请省、市文化名流到宁陕采风。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县旅游局组织专人搜集民风民俗、文化遗迹、史迹典故编印成册,县文化馆通过挖掘整理,编排了一批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民间歌舞。这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宁陕生态旅游“秦岭森林休闲文化”品牌的内涵。为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投资200多方元对老城、寨沟试点村的城隍庙、老母台、十八丈瀑布等旅游景点进行了建设和文化包装;皇冠镇朝阳沟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为提升景区文化内涵,专门聘请了知名专家对其风景区进行文化包装,将其建设成为陕南一流的“秦岭休闲避暑风景区”。
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拉动了“三产”的快速发展。该县西汉高速公路、210国道沿线的乡村紧紧抓住旅游项目带动机遇,利用区位优势,发展房屋出租、沐浴、餐饮、运输、建材等服务业,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新提高。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全县接待游客达5万余人次,三产总收入逾1000万元。
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方兴未艾,已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畜牧养殖是宁陕的一项新兴产业,该县城关镇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养牛优惠政策后,调动了该镇广大农民的养牛积极性,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城关镇就“冒”出了几十家养猪、养鸡大户,使养殖业迅速壮大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全镇饲养生猪21003头、出栏10009头,饲养牛、羊1182头、出栏306头,饲养鸡、鸭107013只。汤坪镇渔湾村的农户利用地处城郊的区位优势种大棚菜、水果,由县、镇农技部门为种植户提供育苗、栽培、管理技术培训,整个过程实行统一供应品种、统一生产技术、统一组织销售的模式。仅蔬果种植这一项,全村年收入高达200多万元,种植户平均收入1.5万元。
在水利建设方面,新修恢复农田60余亩、护田河堤600余米、堰渠3条5.6公里,完成人畜饮水工程4处,较好地解决了农村饮水难、农田用水难问题。农村水电电气化建设的实施,让农村的石磨成了古董、油灯成了文物,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用电器蜂拥进入百姓家,在扩大农村用电面的同时,该县还降低了电价,增加了小水电代燃料户,使这些家庭过上了“做饭没有烟,用手拉开关”的好日子。在道路建设中,宁陕在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现场会刚刚结束,立即召开专题工作 会议,进一步夯实了试点村通村水泥路建设任务和责任,广泛发动,周密部署,掀起了新一轮公路建设热潮。目前已完成路基整治80公里,备底基层砂砾石7000立方米,备面层料3000立方米,铺筑底基层5公里,全部工程预计将在今年11月底前竣工。沼气建设快速普及,目前6个试点村已落实沼气池建设600余口,已完成69口。
与此同时,宁陕县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采取办班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转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劳动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
宁陕县自全面推行“新农村试点村、推进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通过实施目标建设,像蒿沟村一样的农村正成为宁陕新农村建设的朵朵鲜花。截至目前,6个试点村共维护村级道路14公里,计划投资570万元的38公里通村水泥道路已全面动工,新规划农家乐60户,已开工建设30户;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栽植竹子、桂花、玉兰、樱桃、核桃等花卉、果树6万余株,规划垃圾池23处,已建成使用6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