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安康高新区作为全市改革创新的示范区,必须善于在新常态下捕捉新机遇,主动作为和创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真正把安康高新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创新发展的新窗口。
一、认识再深化,发展再定位
安康高新区自2010年成立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建设高新区”的战略部署,确定了“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招商为要、创新推动”的总体思路,实行了“政府架构、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经营”的发展模式,推行了“依托土地、融资推动、有序开发、滚动发展”的运营机制,不断推进现代城市新区、高新产业聚集区和创新示范区建设,经济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30%以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重大项目落地的主平台。
1、规划引领持续强化,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坚持用“森林高新”、“科技高新”和“产城融合”的大新区理念,将规划和国家高新区创建、发展模式、项目策划、产业招商等紧密结合,完成了全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核心区城市设计,完善了不同层次的规划体系建设,构建了“一带、两大板块、三大主轴、四大产业、五大园区”的空间结构,确保了规划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可实施性。
2、基础设施系统配套,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坚持重大基础配套和城市功能要素同步完善,推进产业落地和人口聚集。路网建设方面,建成秦岭大道、汉江路、高新大道等20余条路网,辖区通车里程达到22公里。生态环境方面,建成三大生态公园和三大市民广场,路网绿化同步推进,累计绿化面积近3000亩。社会事业方面,高新国际中学、高新第一小学、高新幼儿园等5所新建学校建成开学,高新医院即将正式运营。体育设施方面,建成高新运动中心、安康欢乐世界和公园、社区大众健身场馆。市场商贸方面,安康国际饭店等5个大型餐饮项目加快推进,开工6个城市商业综合体,建成交付20万平方米。新型社区方面,开工建设六大社区,建成各类保障房、安置房和商品房1.5万套。土地收储方面,坚持安置先行、就业保障、民生政策综合配套等综合措施,四年累计收储土地2万亩。科技服务方面,组建了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其中科技创业孵化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3、产业建设集群推进,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功能定位、国家高新区创建要求、安康的特色资源和环境区位优势、自身的规划布局和承载基础等因素,确定了“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四大产业,规划布局了五大产业园区,并有针对性地分类深入研究招商方案和招商模式,不遗余力地推进选商引资工作。北医大制药、钒氮合金、帝奥电梯等10余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金属镍循环产业园、上海复星天贸物流城、南水汽配等40余个产业项目加快推进。
4、运行体制务实高效,开发建设效能显著提升。通过不断完善与高新区大发展相适应的各类管理要素,努力构建既要快捷高效、又要依法规范的经营运转体制和责任落实机制。一是在人才管理方面,全面实行企业化管理,建立完善了全员聘任、竞争上岗、绩效考核和末位淘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组建了法律顾问、重点领域专家咨询等机构,借智聚力推进快速发展。二是在开发运营方面,坚持把投入、产出、经营的理念贯穿始终,充分利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创新盘活各类资源要素,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整合社会力量投资兴业,实现了高新区特别是现代城市新区的快速繁荣。三是在投融资体制方面,与国开行、农发行等1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探索建立了宽领域、多途径、深层次、可持续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同时,围绕企业融资,组建了财信担保公司、小额信贷公司、金融仓储物流公司,引进了多家金融机构入驻,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二、目标再明确,任务再攻坚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高新区将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主线,坚持总量提升、质量提高、效益提速“三大任务”,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三大战略”,深化产业支撑、招商引资、开发运营“三大重点”,破解土地收储、融资保障、社会稳定“三大难题”,奋力推进现代城市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创新示范区“三区建设”,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市10%左右。
1、突出大产业支撑,进一步做强经济总量。产业建设事关高新区发展战略全局,是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性举措。一是强化产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五大园区”建设,加快“飞地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食品医药园区、新型材料园区建设速度,推进总部经济与科技研发园区、临空经济与物流园区招商引资,尽快形成体系框架。二是加快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坚定不移地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全力抓好以金属镍为代表的工业产业项目,以天贸物流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产业项目,以仓房楼文化休闲美食中心为代表的餐饮酒店产业项目,以居尚现代城为代表的地产产业项目,努力培育一批“行业巨人”、打造一批“企业航母”。三是繁荣活跃第三产业。不遗余力地抓好中元商业中心等10个商业配套产业建设,做优做强以文体休闲、商贸流通、科技信息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为高新区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2、突出大基础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项目落地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必备硬件。一是抓开工和进度。在道路配套上,续建和新建道路10条,形成完善的路网配套体系。在系统配套上,加快管网、绿化、停车场以及文体健身等公共体系配套。在社区配套上,加快居尚社区、建民社区等六大社区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移民搬迁工作。在公建配套上,力促安康中心医院一期、市妇幼保健院建成运营,加快生产促进中心与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等建设。二是抓谋划和争取。在挖掘自身发展潜力的同时,善于利用国家政策导向争取项目支持,深刻分析中、省两个层面投资的战略方向,力争在产业化、城镇化、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谋划一批支持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优势特色产业项目。三是抓服务和保障。继续实行 “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五定”责任分解落实机制,为项目建设保筹划、保开工、保进度、保投产、保环境,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保证项目建设顺利展开。
3、突出大战略招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招商引资是决定高新区发展速度快慢、发展质量高低的核心和关键问题,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一是转变招商理念,实施精准招商。找准新常态下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新的发展方向,按照“建设一批、洽谈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严把拟入区企业准入关、项目建设时间进度关,从“捡到篮里都是菜”转向“提着篮子去选菜”,在“引进来”中选优、选强。二是把握主攻方向,坚持招大引强。围绕先进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富硒食品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十大类招商项目,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等为主攻方向,积极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关联度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做高产业层次,做优产业结构。三是优化服务环境,确保项目落地。在政策方面,解放思想,拓宽视野,研究制定新的支持性政策;在审批程序方面,探索制定“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提高审批透明度;在服务方面,坚持诚信为本,以诚招商,以信留商,形成各类项目想落户、快签约、早进驻、促双赢的投资良性循环。
4、突出大气魄创新,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创新是我们的灵魂,是高新区和其他区县竞争的最大优势和最强底牌。一是推进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建设秦巴特色高新区”目标,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利用数字化创业中心载体,加快规划布局的科技资源统筹中心、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等“四大服务平台”建设,全力推进科技研发中心、企业研发中心、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建设。二是推进融资机制创新。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自投为主体、银行资金作支持、社会融资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新机制,加快探索和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融资模式,不断壮大融资平台、拓宽融资领域,增强自我资金保障能力。三是推进土地收储创新。认真分析新形势下征地拆迁补偿政策,加强土地规划、土地利用和土地收储工作,为项目建设和产业落地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四是推进人才培育创新。提高招才引智能力,大力引进一批金融策划、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高新技术类人才,满足高新区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突出建设一支具有全球发展眼光、拥有开拓国内外市场本领、充满干事创业激情的企业家团队。五是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新区必须继续承担改革先行区的重任,深入推进 “封闭式管理、开放式运行”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着力构建精简高效的现代企业化运行体制。
三、境界再提升,举措再创新
1、敢于负责、勇于实践,展现敢为人先的精神。有事可做,有责可负,是一种挑战、一种机遇。高新区通过四年多时间取得今天这样的成效,靠的就是工作的创新、干部的责任。随着发展的不断推进,面临的矛盾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大,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胆子要大、步子更要稳,做到蹄疾而步稳,敢于迎难而上、敢于挑起担子,在一些老大难问题、棘手问题上,不躲、不推、不避,“事不避难、知难不难”,敢于正视困难,善于破解难题,展现高新区干部的“精、气、神”。
2、革旧鼎新、先行先试,体现善谋能干的水平。高新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高新区所承载的使命,就是要按照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配套完善的要求,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领区域经济的走势和方向。这就需要我们有勇气去创新,鼓励解放思想、创新实践的一切行动,进一步提高招才引智能力,进一步强化对干部的培训教育力度,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思想境界,进一步激活高新区发展的主观能动力,以无畏的进取精神、思变的工作状态,努力在市场经营上赢得最大红利。
3、率先垂范、引领发展,塑造锐意进取的风貌。中央正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改革,高新区必须紧跟时代脉搏,一切思路、理念都必须敏锐、超前,做到带头、示范,不能滞后于人。作为城市新中心的高新区,就要准确把握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新变化,全力解决基本民生、重点解决底线民生、及时解决热点民生。进一步完善新型社区管理体制,健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护机制,夯实信访工作责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4、凝聚共识、守住底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是对广大干部的一场“考试”。如何交出一张满意的答卷,选择很明确,这就是适应新常态主动作为,时刻牢记肩负的重任,扑下身子干事业,大力倡导“说了算、定了干”,圆满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同时,我们要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和“底限思维”,时刻有如履薄冰的态度,把好道德、纪律、法律底线,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抓起,不搞特殊化、不碰高压线,对群众负责、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和家庭负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新常态工业经济再发力 打造美丽富裕新安康强引擎[ 04-30 ]
下一篇:新常态下安康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04-30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