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盛世筑路——岚皋县农村公路建设实录

    作者:卢峙兵 王兴波 时间:2006-07-13 10:07 来源:岚皋县人民政府网站 字号: 打印

    火一样的季节,炙热难耐;火一样的激情,汹涌澎湃。流火的七月,岚皋大地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是一个涌动汗水与希望的季节,这个季节,岚皋农村公路建设正在掀起层层热浪。南宫山下摆战场,岚河两岸变模样,一场以公路建设为突破口的农村变革骤然升温……

    众所周知,在农村,公共交通是农民富裕、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这些年,岚皋的各级领导干部紧紧牵住这一发展农村经济的“牛鼻子”,下大力气,花大工夫,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横向比较,要彻底打破岚皋交通“瓶颈”制约的任务依然相当繁重。截止2005年底,全县17个乡镇中还有6个乡镇不通油路。198个行政村道路等级普遍较低,晴通雨阻,时断时通现象突出。
    城关镇万家坪人至今还记得,当年的镇党委政府为了帮助村里改变落后的经济状况,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鼓励当地农户大兴魔芋产业。经过艰辛努力,魔芋倒是丰收了,恶劣的交通条件很快就冲淡了芋农心头的喜悦,千辛万苦种出来的产品除去运力就赚不到几个钱。
    和万家坪一样,全县大部分农村受制于交通,发展极为缓慢,严重制约着全县广大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人民呼唤着致富坦途的开通。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环境立县、旅游兴县、产业富县、工业强县、城镇靓县的工作思路,不断地解放思想,奋力实现新农村建设、交通条件、旅游产业和工业发展四个突破,许多棘手的问题正在得到妥善解决。饮水解困、移民扶贫、城建开发等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岚皋县的各级领导干部审时度势,提出了大力推进以交通建设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县委县政府领导带领交通、城建等职能部门负责人,深入到全县所有乡镇村组调查摸底,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制定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规划。


    2006年,借新农村建设东风,县委县政府顺民心,惜民意,果断决策,把乡村公路硬化工程列为今年八项重要工作之一,主要领导亲自上手,实行板块运作。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总指挥,各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县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乡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状,确定了包乡镇领导和包村帮扶单位。并制定下发了《岚皋县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和《岚皋县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管理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各方参与,整体推进,建管并重”的要求,落实专人分片负责,分段包抓,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坚持统一标准,统一招标,统一验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顺利推进。县政府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挤出资金对乡村道路硬化进行补助。
    乡村公路建设最大的障碍是资金短缺,这是一直制约工程进展的关键因素。今年全县计划硬化农村公路208公里,这样庞大的工程,仅靠省、市补贴和县、乡镇筹集是远远不够的。怎么办?广大农民群众的回答是:不等不靠。
    城关镇爱国村是岚皋确立的首批九个示范新农村之一,这些日子,村里一直在忙着组织劳力为即将改造的村级公路“打底子”。与村主任柯尊源一席话,让笔者对村里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他说,从1983年开始当村干部,向村民要了20多年钱,几乎没有爽爽快快过,总有扯皮的情况。这次他们一事一议,搞村级道路建设,党员会、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群众大会4个会议一开,村民找上门交钱,5天时间17万到位。村民孟兆祥一家7口人只有一个农村户口,本来只需要交100元,他却硬是交了700元。63岁的村支书黄玉岚说,2002年村上修了14公里的土路,土路通了的好处大家看到了,硬化就有了积极性。
    这样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仅让农民自己投资,仍然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客观形势也要求每一位党政领导要不断创新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此,县上坚持走“政府投入、村民集资、群众投劳、社会捐资、部门帮扶、企业参与”的路子,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解决启动资金不足问题。县政府采取财政担保、财政贴息的办法,银行贷款400万元,用于路面硬化的启动资金。同时,县财政对农村公路建设涉及的税费问题,采取即征即返的办法,各乡镇也加大了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县乡财政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以弥补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与此同时,全县群众自筹资金544.5万元,投工投劳7万余个,募集社会捐助资金20余万元。全县各联村包抓部门投入资金87万余元。县水利、林业、国土、电力等部门在公路建设采砂取石、林地占用、土地征迁、施工用电等方面提供最优惠的条件和服务。县内建材企业和建筑企业与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签订合同,低价优先保证水泥建材和建筑机械供应,千方百计降低工程造价。各乡镇也压缩一切开支,千方百计解决启动资金短缺问题。作为职能部门,县交通局更是为各村公路建设提供无私服务。县交通局组织20多名技术人员,超前布置,分组行动,分片包干,3月底前即完成了对全县274公里通村公路的勘测设计任务。
    在解决资金短缺的工作上,不少镇村干部更是表现出了大公无私、敬业奉献的高风亮节。大部分的镇村干部自己带头拿出了存折进行担保贷款。
    “困难九十九,难不住两只手。”各村干部群众为使自村尽快通上硬化路,除主动集资外,视架桥建路为已任,义务筑路基、砸石子、送水送料,节省了大量资金。
    按照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效益优先的原则,县上对生产发展、人口分布、施工难度、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通盘考虑,反复比较论证,优化设计方案,提高综合效益。在对全县所有村道进行摸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施工难度和砂石料运输成本高低,采取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办法,对计划施工的道路进行分等定级,统筹平衡,限定投资额度,节省施工费用,从而确保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效益最高的地方。

    政策对了头,干事有劲头。一场有史以来岚皋规模最大的公路建设高潮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而且持久不退。一时间,岚皋城乡成了一个“大工地”。
    这个骄阳似火的季节,走进岚皋的十里八乡,让人看到的总是一幅幅全民参与、繁忙紧张的绚丽图画:运土车一辆接一辆,川流不息;推土机、压路机各就各位,满负荷运转。工地上,有年近耄耋的老人,有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们都在为家乡建设奉献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抢晴天,战雨天,规模庞大的劳动军团千里摆战场,他们在用汗水、热情和智慧编织属于农村人民的瑰丽梦想。酣畅的号子声和着隆隆的机器声,通天大路一米米向前延伸、延伸,一直延伸到千家万户……
    为推进工程的阳光运作,县上建立和完善了“施工单位自检,政府全程监督,社会公开监理”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县、乡、村、群众四级监督,严把质量标准关。县工商、质监部门严格建材市场监管,严防哄抬物价、以次充好问题发生,从源头上把好公路建设质量关。县交通局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检站和工地实验室,聘请30名工程技术人员,实行联片包线,跟班作业。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质量管理监督机构,每条路段落实2—4名专门人员,现场监督砼标号和砼厚度等关键技术标准,指挥部编印了《农村公路施工技术要求明白纸》。同时实行路面建设工程“试验检测许可制”,对每条道路硬化工程,均要求施工队伍在全面施工前都要先行建设100米试验路,通过质量检测验收合格后,才准予继续施工,否则终止合同,重新招标,从施工开始把好工程质量关。为夯实责任,该县对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实行“县级管理、乡镇组织、部门协作、村组参与”的管理模式,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管理程序运行规则,对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问题,实行“三公开、两统一、一查处”。“三公开”即所有建设项目均实行公开招标,对项目工程建设情况实行公开公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预算、决算和审计结果进行公开公示。“两统一”即对通村公路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对项目工程执行统一标准验收。“一查处”即在通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对违纪违规现象,一律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国家的投入不少一分、群众的资金不废一分,全部用于工程建设。
    声势浩大的乡村公路的建设,不仅仅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也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宽经济发展的新领域,为全面推进岚皋县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带动作用就初露端倪。
    17个乡镇处处摆战场,除技术工程外,施工者都是本地农民,他们不仅直接从事公路建设,还从事原料生产、运输及相关产业,全县就业农民大大高于往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