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大地为琴路作弦

    作者:秦宗道 时间:2006-07-19 08:16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紫阳县加快公路建设纪实

    “锅灶路边架,干粮树上挂”,三夏时节,紫阳县交通建设热潮涌动。在襄渝铁路复线建设工地,百日会战如火如荼;在乡村公路改造硬化现场,筑路大军挥汗如雨。大地为琴路作弦,致富路上奏凯歌。在“新农村建设”价值目标的共同激励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合力推动下,茶乡紫阳正在发生日新月异巨变。

    突破交通“瓶劲”,35万人民的企盼

    “火车隆隆桥上过,汽笛声声路上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紫阳人常用这样的句子来赞美自己优越的交通条件。铁路、公路和水运三位一体的交通着实让人心里自豪。可是短短几十年过去,曾经那份骄傲就忽然间荡然无存,周边发展已使紫阳相形见拙。交通问题几乎成为每年两会热议的焦点。
    共识在压力下达成,蓝图在逆境中绘就。从县级部门到乡镇村组,领导机构逐层成立;从总体规划到具体实施,政策文件接连出台;从项目争取到劳力调集,全民动员紧张展开。围绕“一纵四环”公路网建设规划和“连接国道、沟通省道、建设县道、通达乡道、畅通村道”奋斗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大变化”的工作部署,数千公里公路建设线上人头攒动、炮声隆隆、机声喧哗,一场声势浩大、旷日持久的公路建设大会战由此开始在茶乡大地紧锣密鼓打响!
    穷县要办大交通,其中艰难可想而知。特殊的地理条件,使紫阳不仅要修路,还要同时配套治山、改水、筑坝,工程量十分巨大;贫穷的财政家底和群众薄弱的经济基础,几乎又使每一项投入都捉襟见肘。为趟过这座“火焰山”,紫阳人可谓是铆足了劲头,想足了办法。勒紧裤带投入、精打细算用钱、倾尽办法管理、用足政策推动,是这场攻坚会战的最好写照。在责任落实上,该县按照“骨干交通县级办,村级道路村为主”的方针实施城乡分级负责,县上与相关部门和各乡镇签定责任书,将目标完成与干部晋级加薪、职务升降直接挂钩,从制度上确保死任务硬落实。在工程管理方面,坚持全面推行项目业主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全方位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在村级公路建设中,该县还创造了理事会制,由农民自己推选代表负责资金筹集和使用,线路勘测和设计,损毁赔偿和劳力调配,有力发挥了农民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主体作用。为破解投入难,该县坚持“人民公路人民修,交通事业大家办”的方针,不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力度,深挖财政内部支持潜力,充分发挥群众筹捐资作用,多渠道、多元化构建公路建设投入保障机制。“十五”期间,全县相继投入公路建设资金2亿元多元,其中按照“一事一议”全县农民人均投资高达千元之多。为让穷山铺锦绣,洞开山门沐春风,紫阳人空前团结,心甘情愿出力流汗,满怀希望倾其所有。

    砺志攻坚铸坦途,千军万马战犹酣

    “一条路蜿蜓,百里车马喧;工地动如潮,万人战犹酣;落日月亮起,山野开炊烟。”真实地反映了紫阳人民修路会战的空前盛况。贡茶之乡焕古镇五年前还是全市惟一不通公路的乡镇,2000年初该镇拉开城焕路建设序幕,成百上千的群众源源不断开赴工地,历经半年苦战终于打开山门。自此以后,焕古人民便坚持修路不止,开山不断,相继投入500多万元资金、300多吨火攻器材、40多万个劳力,每年以30多公里的速度,修建村级公路184公里,不仅率先全县通了到县油路,而且还后来居上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在麻柳、瓦庙、双安、金川等乡镇,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大规模的公路建设运动,每到修路季节,满山遍野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据统计,五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1.2亿元,修建进村入户公路161条,总里程达2800多公里。“崇山峻岭飞彩虹,车马喧腾农家门”,整个农村经济发展依托公路大动脉博动活力迸发。
    干线公路改造升级同时进行,紫岚路首先挤进省市项目盘子得以顺利实施,宽阔平整的柏油路横贯城关、向阳、洞河、洄水四乡镇,直达岚皋县境内。桑瓦路、瓦红路、红东路、东燎路紧接启动,全县通油路乡镇一路高歌猛进增加到8个。放眼未来,斑界路、毛瓦路、洞苗路等近百公路干线公路相继完成设施,并进入紧张施工,更大的建设高潮正在陆续上演。为弥补县上配套资金不足,沿线各乡镇充分发挥劳力优势,自告奋通承担路基建设任务。要人出,要钱筹,要地占,广大农民表现出空前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据统计,平均每个油路建设乡镇投劳达10万人次,筹集资金35万多元。
    农村公路改造是今年工作重点,涉及22个村124公里。按照“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责任分工,各乡镇积极组织干部包抓、发动群众投劳。瓦庙镇今年共争取到四条总长约10公里的农村公路硬化项目。新房村580名受益农民人均出资100多元雇请专业工程队施工,采用车载风钻进打眼、夜间集中放炮、连班倒除渣等多种新方法,日夜兼程推进工程进度。焕古镇投资120多万元改造硬化从政府到东明庵长达20多公里的村级公路,依托交通改善促进东明庵旅游资源开发,带动沿线5个村的经济发展。止目前,已全面完成路基拓宽。麻柳镇为改变浙陕水泥厂原料供应晴畅雨阻困难,启动大垭矿山公路改造硬化,政府、企业、群众三方合力,一举创造了全县农村公路改造的新典范。

    坦途纵横车如潮,茶乡大地传捷报

    路是经纬,织人间锦绣四季;路是血脉,育时光万紫千红。四通八达、功能完备的交通网络日异呈现在全县父老乡亲面前,山外和风劲吹,拂醒了沉睡的心灵,打破了山村亘古不变的平静和沉寂,世世代代土里刨食的山里人迷茫、无助的眼眸里开始为之惊喜闪亮, 整个大山为之振奋。
    洞河、焕古两镇是紫阳县西瓜、蔬菜、柑桔、茶叶的主要产区,过去由于交通不便,一逢雨天,这些果蔬产品就很难运出去,只能白白烂在地里、困在园中。如今公路修到果园边,刚到季节,收购车辆便蜂拥而至。交通方便了,产品上市期比往年大大提前,价格也是一路看涨,仅果蔬一项,这两个镇就比修路前增加收入100多万元。客商引进来,农民走出去,改变的不仅仅条件,还有思想和观念。越来越多的农民勇敢地沿着通向山外的道路走出去,五湖四海揽金崛银。止目前,该县劳务输已发展到8万人,年均获取直接经济收入高达4亿多元。
    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走廊。麻柳镇抓住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发展矿山企业,全镇共发展规模企业8家,年均实现工业年产值过亿元。城关、向阳、红椿、蒿坪等乡镇沿公路两边连片发展丰产密植茶园,建起了全县规模最大的富硒茶生产带,茶叶加工企业一举发展近百个。蒿坪、双安、汉王三乡镇还充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优势,联手建设万亩富硒食品生产基地,富硒大米、豆腐干、粉条、皮豇豆等一大批地方特色小吃走俏市场。一条路还是一条移民磁力线,东木乡依托道路建设吸引农民下山安居,集镇规模不断扩大。绕溪乡红庙村公路修通后,已先后有120多户农民搬迁到公路边居住,药铺、商店等个体工商户从无到有发展到五六家。
    公路畅通赢来多彩世界,旅游业发展生机无限。该县擂鼓台、真人宫、白马石等名胜古迹全省闻名,但以往落后的交通只能让游客有心动没行动。公路修通后,各地大批游客蜂涌而至,愉悦身心,不仅激活了原有景点,同时也迎来了旅游这项朝阳产业的春天。任河漂流、富硒茶观光园、民俗小区、农家乐等一大批集人文、自然、环保于一体的景点,犹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蓬勃发展。大路飞歌,处处新事,山水间交织的彩虹,已为茶乡紫阳的腾飞插上了金色翅膀,相信已弛入经济快车道的紫阳,必将以更加昂场向上的姿态博击长空,勇创辉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李心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