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陕南,骄阳似火,山川流翠。以“三苦”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而闻名全省的白河县,打“苦”字牌,拼干部作风,做突破文章,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面前,苦而弥坚,突破发展,靠苦干实干,正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创新思路 集中求突破
全省学白河现场会后,如何使这面旗帜永不褪色,更加鲜艳夺目?这一直是白河人深刻思考并努力破解的主要课题。走进“十一五”,白河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定地提出要“弘扬‘三苦’精神 把白河发展推向前进!”。围绕“富民、减贫、生态、和谐”的目标,白河县21万干部群众正豪情满怀地投身于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白河的伟大实践。
年初,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陕南要实现突破性发展”的要求,白河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从4月份起,在全县开展为期3个月的弘扬“三苦”精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活动,用“三苦”精神来抢抓诸多发展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在千头万绪的工作面前,紧紧抓住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项目和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突破,攒紧拳头,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实行重拳出击抓大事、抓重点、抓落实。
在对县情特点准确把握、对面临机遇深刻认识、对经济规律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白河县确立了弘扬“三苦”精神,实施“五大集中、五大突破”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即:集中优势,突破发展绿色产业;集中资金,突破项目建设;集中力量,突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资源,突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集中人力,突破建设教育强县。
发展思路的创新和明晰,进一步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大大鼓舞了全干部群众的热情和斗志,在“三苦”精神引领下,一场新的大发展运动,在“秦头楚尾”1450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全面展开。正在全县开展的干部作风整顿运动,再一次使白河掀起新的发展热潮,领导苦抓抓发展、抓项目,干部苦帮帮产业、帮技术、帮资金、帮信息,群众苦干建家园,已形成一股推进工作发展的强大合力。
苦抓实干 领舞在激流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敢吃苦,不愿实干,任何美好的设想只会是纸上谈兵,任何宏伟的蓝图只能是空中楼阁。白河县把“三苦”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生命线和保障线,坚持以人民为本、以艰苦为先、以创业为荣,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该县全面实行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包抓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和联乡、包村、抓企业的工作责任制,把涉及改革发展的29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确定17名县级领导包抓,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出力,问题在一线解决,用扛死肩的办法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总投资22亿元的白河汉江电站是该县建国来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为了促进这个项目尽快开工上马,主抓该项目的县委书记钱远刚、常务副县长许启汉亲自上手,先后4次赴武汉宏林集团找项目业主洽谈工作,多次与邻县郧西、旬阳商谈有关事宜,抽调10多名干部组成了白河电站援建办公室,目前,该项目可研阶段地勘、设计测绘、移民搬迁摸底等大量前期工作已经完成,预计年底前可进点开工建设。
城南狮子山新区开发是该县拉大县城骨架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08亿元,由香港荣华贸易公司承建,在实施中面临着拆迁、征地、供水、供电、砍伐等诸多问题。为确保该工程顺利实施,主抓该工程的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倾注主要精力推进,从县直部门和乡镇抽调了40多名后备干部,成立了狮子山开发办公室,让后备干部到急难险重的一线接受锻炼和考验,同时,也在经济和项目建设主线场发现干部。他们多次深入工地现场召开办公会,听取企业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截至目前,完成投资2800万元,如期实现白石河截流改道,完成征地310亩,拆迁房屋39户,新建的白河二桥即将建成通车。
为打造县内“两小时经济圈”,全面启动冷厚路67公里四级油路改造项目,交通局领导和干部在工地租用民房成立了工地指挥部,自办了简易伙食,每天早晨7点,在指挥部统一出发,中午驻守在工地,要么和工人一起吃,要么泡方便面,晚上工程队收工后,全体队员集中分析解决当日工程中的问题。组织28个工程队,在同一天进驻67公里改造路上的214个作业点,全面铺开路基改造工程。该县交通局总共12名干部,抽调7人,组成2个施工督战组,进驻一线工地,每名干部承包10多公里的施工技术指导和质量安全监管。通过3个月的艰苦鏖战,终于在3月底提前完成了67公里的路基改造工程。共砌挡墙3.3万立方米,开挖路基土石方7.55万立方米,增设涵洞64道。目前,已完成了招投标,2个工程队已进入石稳沙铺设和沥青铺油前期阶段,预计11月可全部完成。县财政在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80万元,作为绿色产业扶持发展资金。
在这些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实施过程中,县上领导和干部剂唰唰驻守在工地和农村一线,坚持吃住在工地,工作在一线,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现场办公,哪里进度慢就在哪里跟踪督办,哪里成绩突出就在哪里激励表彰,大大促进了工作的进展。
革新机制 活力如潮涌
改革出活力,实干图振兴。今年4月,白河县在坚持以往行之有效的制度基础上,一次性出台了《中共白河县委工作规则》、《关于加强制度建设改进干部作风的决定》等10个文件,机制创新的号角在全县吹响。
教育培养机制。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利用多种形式和途径,全面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县级领导每人每年撰写理论调研文章不少于2篇。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学习。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和任务重难度大的地方进行锻炼,加速干部成长。积极推进管人管钱管物和执法等重要部门干部之间的轮岗交流,实行县直部门干部和乡镇干部之间的双向交流,做到干部多岗锻炼,适应多方面工作需要。
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真贯彻落实《条例》。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民主评议制度,完善县委常委会、全委会无记名投票表决办法,推行党政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和任职试用期制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激励保障机制。坚持“红皮书”考核基本办法,建立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考核、升降去留、评优树模相挂钩,做到细化目标、强化责任、钢化考核。坚持县级领导每人每年深入基层的时间不少于3个月,部门负责人到包建村和企业工作时间不少于4个月,乡镇领导到村组工作时间不少于8个月。
监督约束机制。完善干部监督制度,健全定期报告工作和廉洁从政情况的制度,坚持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述职述廉制度,对干部的工作圈、社交圈和生活圈全程监督。坚持下乡不喝酒、同城不招待、县内不做客,领导干部下基层工作一律轻车简从,在机关食堂吃工作餐。
惩戒淘汰机制。坚持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实行“末位淘汰制”和“一票否决制”,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自愿辞职、责令辞职、引咎辞职制度。严肃会风,年旷会累计超过3次者,年度考核定为不称职,年旷会累计超过5次者,免去领导职务。
通过领导和干部群众的真抓实干,白河实现了进入“十一五”开局之年的高点起步,开局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开局红”和“双过半”。今年上半年,全县GDP预计完成37440万元,同比增长11.2%,全县6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61个,完成投资16350万元,位居全市前列。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667万元,同比增长22.31 %。预计实现工业实现总产值11190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25.17%,绿色产业完成了5万亩黄姜基地的管护,种植了1.57万亩大茬地烤烟,春季发蚕种2万张,产鲜茧340吨,夏秋已落实蚕种2万张,建成木瓜产业基地10.7万亩,组织劳务输出5.6万人,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出现蓬勃发展之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