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县20年完成飞播造林170万亩

    作者:秦宗道 时间:2006-07-27 11:24 来源:紫阳县人民政府网 字号: 打印

      天女当空舞,散秀织新装,飞播造林使紫阳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自1984年启动飞播造林项目以来,该县已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资金,完成飞播造林170多万亩。飞播造林面积已占县域国土面积的50%,占全县造林总面积的80%以上。
      历史上的紫阳曾是一个森林茂密的地方,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破坏,生态日异恶化,至解放前,全县森林覆盖率已从70%下滑到10%,成为全国少林县。由此而来的便是土地流失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严酷的现实使该县决策层逐渐意识到,紫阳要发展,必须首先恢复植被。1983年作出飞播造林决定,次年就开始正式实施,一举飞播造林19万多亩。此后20多年间,虽然县级领导班子换了五六届,但该县飞播造林却从未间断,就连在安康飞机场扩建无法进行飞播作业的两年中,该县采取人工模拟飞播的办法,也咬牙完成了10万亩的飞播造林任务。
      植被处理是确保飞播造林成效的前提。紫阳气候温和、雨量充足,适宜种子发芽生长;但同时灌林、野草、藤蔓也十分丰富,很容易使飞播种子悬空而被风干或被鼠鸟糟蹋。为此,该县始终把植被处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每一块播区的植被处理都坚持做到实地勘踏、勾绘上图、责任到户、任务到人。对林木少、荒草多的地方,实行整片炼山;对灌木较多的地方采取先砍灌再炼山;对有零星林木的地方实行圈地除草定位炼山;对裸露板结地块,采取人工挖掘松土。每到飞播造林季节,漫山遍野红旗招展、人头攒动、镰刀挥舞,场面十分感人。有的农户家离播区较远,就带上干粮被褥住扎在山上连续作战。在飞播勘察和撒种等导航期间,很多当地农民还沏上香茶、煮好饭菜,一跑几里路送到地勤人员手上,革命战争年代那种动人情景油然呈现在飞播造林现场。据统计,仅植被处理一项该县共投入劳力50多万个,资金近千万元。
      种子落地,管护上马。为确保管护责任落实,该县创造了行政、业务相结合的“双线”责任制,行政部门负责防火、防人畜践踏、防人为破坏等;业务部门负责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抚育间伐等。为了在播区形成人人爱林、护林意识,该县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政策法规宣传,相继召开村民学习培训会150多场,受众达16000多人次。投资30多万元,制作宣传门2道、防火观察哨1所、封山警示牌41块、封山警示碑44座、刷写永久性标语1900多条、架设宣传高音喇叭10只。与此同时,还拿出部分资金帮助林区农民建设牲畜圈舍,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舍饲养畜。在充分发动村民开展管理的基础上,该县还成立了60人的护林专业队,作到任务、装备、待遇三落实,坚持常年巡山护林不间断,确保林区管护无重大破坏现象发生。在红椿坝播区,该县还探索出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权责利更加明晰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止目前,全县折股联营林场已发展到3个。那里的农民已把飞播林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管护和幼林抚育有条不紊,幼苗成活率达80%以上,每年抽梢高度平均达50厘米以上。为消灭飞播造林中的“秃斑”存在,该县还采取统一设计、统一调苗补植和护林员就地移密补稀等多种办法,积极开展补植工作,全县累计补苗4000多万株,总面积达8万多亩。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综合作用,全县飞播造林基本实现播一片成一一片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