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紫阳:文化魅力催生经济活力

    作者:秦宗道 时间:2006-07-28 10:1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一斤紫阳茶卖了两万八!”在中国·紫阳第五届富硒茶文化节“茶王”竞卖会上,随着拍卖师一声“成交”的槌声落下,在场观众无不发出阵阵惊呼。当各路记者纷纷抢发这一消息时,紫阳茶也悄然赢来供不应求的畅销局面。这就是发展文化的甜头。而由点及面来看,听茶歌、观茶艺、赏茶山风光,游人如织;开矿山、建电站、修公路,投资如潮。紫阳文化的无穷魅力正在加速转化成紫阳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
    文化品牌就是发展竞争力!多年来,紫阳一直将县域经济发展潜力的挖掘着力在县域文化魅力的打造上。按照全市文化发展“一县一品”部署,突出茶文化和民歌文化发展,2004年,国家文化部已正式命名该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去年,国家还将紫阳民歌纳入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发展的回报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文化宣传,紫阳已被更多的人所了解和热爱,近五年来,全县引进外资总额高达25亿元,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西班牙亚贝尔公司总裁博尼在省会西安访问和考察期间,无意中欣赏到了紫阳茶叶推介会上的民歌演唱,从此对紫阳充满无限向往,在有关部门的引荐下,亚贝尔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开发紫阳板石。博尼说,是悠美的紫阳民歌吸引咱们跨越了海洋。
    文化服务招商引资是紫阳出奇制胜的法宝,几乎每一次大的招商引资活动,该县都要将文艺演出作为一道特别大餐隆重推出。通过文化活动宣传造势,无论在龙舟节,还是西洽会,紫阳都如心随愿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通过文艺节目的生动渗透,使外商们清楚地看到了紫阳人的热情,了解了丰富的资源,坚定了投资开发的信心。在紫阳,有很多外商外资都是靠文化牵线搭桥引进来的。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性地深入工程建设一线开展慰问演出,使外商时刻保持宾致如归的感觉。因为留恋紫阳,热爱紫阳,很多外商不仅自己加大了投资,还纷纷当起了招商红娘。湘贵锰业落户紫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外资企业秦渝公司的介绍下,湘贵锰业千里迢迢来到紫阳投资3000多万元开发高磷锰矿,建起了年产值达1亿元的电解锰厂。使这一沉睡深山数百年无人问津的丰富资源得以成功开发,为一方百姓找到了致富出路。
    不仅如此,该县对文化服务产业发展,也是颇具匠心。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紫阳富硒茶产业的发展。在狠抓基地、加工、品牌、市场建设的同时,紫阳突出茶文化发展,形成了茶歌、茶艺、茶舞、茶剧门类基本齐全的茶文化,使紫阳茶在具有科技含量的基础上更加具有文化含量,文化茶使紫阳茶品牌更响更亮,名声大振,附加值大举提升。紫阳和平茶厂生产的名茶最高市场售价高达600多元每斤,就全县来看,普遍价格也较以往提高了近150元,销售市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份。旅游业得益于文化发展而蓬勃兴起,任河漂流、茶山风光、民俗小区、五省会馆等如今已成为众多游客慕名前往、流连忘返之地。紫阳富硒茶观光园顺势做大,投资300多万元铺设上山柏油路,投资50多万元整修餐馆、停车场等设施,选拔优秀人员成立茶歌、茶艺表演队,每日接待游客130多人次。结合新农村建设,以繁荣民俗文化为主轴,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田园农家乐发展形势喜人,仅城关镇新桃村的农家乐年收入就达400多万元。劳务输出方面,紫阳县将务工技能培训与茶艺表演、民歌演唱素质培训一体化推进,全县共发展劳务输出8万人,紫阳民歌也由此唱响大江南北。
    发展是需要一股子气的,这股气离不开文化的培育和凝聚!对外,紫阳文化是一张响亮的名片,赢得了纷至沓来的支持和关注。对内,紫阳文化铸造共同思想基础、共同奋头目标、共同发展心态,赢得了加快发展的动力和氛围。紫阳是国家级贫困县,落后的原因,基础薄弱固然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该县通过大力发展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感召力和教化功能,将团结协作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开放的精神深深植入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从而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创造了多赢局面。几年来,紫阳相继开展了精神文明、计划生育、两坚达标、安全紫阳四个省级创建,投入了2亿多元的创建资金。初步形成了茶、桑、畜、劳四大农业产业和钡盐化工、板石建材、能源开发、食品加工四大支柱工业,每年投资入建设资金也在2亿元往上。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广大群众的艰辛付出,而文化则是他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克难奋进的思想基础和原动力。紫阳因为文化而灿烂奇目,活力倍显,后发见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