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冯某,今年26岁,正在自己组建的装饰公司里,向客人热心地介绍各种不同的墙面材料。新成立的公司气象红火,看到老板语气和善,彬彬有礼的样子,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个刚刚经历社区矫正的“失足青年”。而在更早以前,他只是一个骄纵的浪荡子弟。
脱胎换骨:社区矫正显奇效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顾名思义,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尽管社区服刑比起监狱服刑自由度大了很多,生活也能自己安排,但周围人的异样眼光、亲戚朋友的闲言碎语、熟人旧友对其唯恐避之不及……种种变化,仍然会使矫正人员出现自闭、低落的情绪,甚至闭门不出,拒绝与人交流。
冯某即是如此。三年前,他以交通肇事罪被判缓刑两年零两个月,以社区矫正的方式,由石泉县城关镇司法所负责监管完成。从专横跋扈,到自卑封闭,再到如今的开朗、自强,赋予他这趟“脱胎换骨”之旅的,正是两年零两个月的社区矫正经历。
社区矫正,缘何能显现出如此广大的神通,还要从石泉县司法局制订的矫正制度和独特的工作方法说起。
日常管理“管得住”
去年年底,有一件事震惊了石泉的所有社区服刑人员。那就是两河镇的社区服刑人员惠某未向司法局履行请假手续私自外出,他本以为自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走掉,像普通人一样外出闯荡,没想到却很快就被公安机关列为网上追逃对象,随即在杭州落网,重赴囹圄。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理中,依据各人所犯罪行和心理状态,石泉县司法局将矫正对象实施分类管理,分为“严管、普管、宽管”三类,分别制定《矫正个案》,确定帮教小组,做到“日定位、周闻声、月见面、季走访”。对严管对象开通“司法通”手机定位,重点跟踪、教育、管理。对确需外出的矫正对象,严格审批手续,落实相关单位及亲属担保,在外出期间全程跟踪了解掌握情况。今年以来,共给予社区矫正对象警告3人次,表扬慰问3人,居住地变更2人。
六位一体“矫得好”
“明天是母亲节,天下母亲都难当,我们的妈妈更不容易!祝每一位妈妈身体健康,别忘了跟妈妈说一句,妈妈,您辛苦了!”冯某说,正是这样一条短信,触动了他的内心深处,让他的思想起了变化。
这条短信,就来自包抓冯某的司法干警陈星之手。
利用“日定位、周闻声、月见面、季走访”这些联络周期,陈星巧妙地变“严厉管教”为“亲情疏导”:在“司法通”平台,不间断地给他发送鼓励信息,打电话陪他聊天。隔三差五去看看他,聊两句,逢年过节就像朋友一样走动来往,天气好的时候,约上三两熟人,去滨江公园、杨柳新区散步宽心,还带上他一起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同时,不忘叮嘱冯的家人,一方面照顾鼓励他,另一方面不要太特殊化,让他感觉自己仍是家里最普通、最正常的一员。
对石泉司法局而言,社区矫正工作“管得住”是底线,“矫得好”才是终极目标。他们不仅需要保证这些人员在社区服刑期间行事安稳,更希望通过帮教,能让和冯某一样的社区矫正人员正确审视自己,认知错误行为,重新树立信心,最终正常、积极地面对、融入这个世界中。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石泉司法局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六位一体”工作法,即“刑法约束、价值引领、亲情感召、心理矫正、实践养成、雨露滋润”。这其中,刑罚约束为根本,价值引领为基础,亲情感召为重点,心理矫正为核心,实践养成为关键,雨露滋润为保障,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技能培训解后顾
4月24日,注册资金一百万的杰匠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冯某的人生又向前迈出了新的一步。这背后,是司法局“雨露行动”技能培训衍生出的强大后劲。
为使社区服刑人员尽快回归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石泉司法局大力实施“雨露行动”,积极与人社等部门合作,免费为矫正对象和安置帮教对象提供实用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依托爱心企业建立了两个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及过渡性安置基地“华明新航之家”和“五爱新航之家”,并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基地开展学习、培训和公益活动,目前已组织100余人次到基地参加学习和公益劳动,安置工作8人。去年以来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烹饪、电焊、等技能培训50余人,今年挖掘机、装载机培训班已正式开班,通过培训,去年31人获得技能等级认证和培训证,8人获得指导就业,15人通过帮扶自主创业,为社区服刑人员顺利融入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心开始:精诚所至石自开
熊某是两河镇的一名社区服刑人员,他家庭贫困,又长期患病,入矫之后压力重重,一度陷入绝望,甚至买了农药意欲自杀。两河司法所干警得知后,及时化解心结,还帮他申请了临时救助,协调解决了搬迁安置房指标。看到生活有了着落,熊某又燃起了希望,表示一定重新做人,好好改造。
除了将就业有困难、家庭贫困的人员安置到新航之家,石泉司法局还要对符合政策的社区服刑人员解决低保和临时救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为了让更多的“正能量”来碰撞、感化被矫人员的“负能量”,石泉县司法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列入学习重点,保证每人每月集中学习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许多矫正对象主动按时到司法所进行报到,不定时向司法所领导进行思想汇报,认真学习司法所安排的法律知识学习,还把自己的很多心得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司法局还成立了社区矫正志愿服务队,建立矫正对象德育实践基地,积极开展“日行一善、以善养德”活动,组织矫正对象参加法治宣传、敬老、三创等志愿服务活动,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这环环相扣的濡染中,更多矫正对象开始吐露心声,脸上也渐渐多了笑容。他们和帮教干警之间,也从单纯的“监管”关系渗入了更多朋友之谊。
据了解,截至目前,石泉县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44人,解除93人,在矫51人,没有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这与司法干警的倾心帮教是分不开的,更是法治社会延伸到基层的具体体现。而社区矫正,也正像一股强劲的东风,助力更多曾经的失足青年找到人生方向,重新启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