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宁陕 > 正文内容

    清风正气沁山城

    宁陕县2015年上半年反腐倡廉建设回眸

    作者:李乔良 雷蕾 时间:2015-07-22 08:43 来源:宁陕县【字体:

      重拳惩贪腐,清风沁山城。今年以来,宁陕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纪委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两个责任”,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狠抓监督执纪问责,持续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保持了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有力地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

      落实“两个责任” 牵牢“牛鼻子”

      县委将落实“主体责任”作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相继制定印发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的实施意见》、《关于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问责暂行办法》,做到落实有力、追责有据。县委主要领导按照“四个亲自”的要求,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县委常委会先后4次研究党风廉政有关工作,县委书记张益民多次听取县纪委工作汇报,对纪检监察工作作出批示,主持召开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会议。县委常委会班子成员共约谈县直单位一把手9人,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和下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93人次。县委大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促进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主业党风廉政建设主业,集中精力履行纪律审查职责。今年以来,县委主要领导批转信访件5件,初核5件,其中转立案3件,移送司法机关2件。
      县纪委紧紧围绕市纪委和县委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三转”,全面落实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制定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纪委监督责任的意见》,修订完善了《县纪委常委包抓党风廉政建设联系点制度》,实行县纪委常委包片负责制,将全县12个镇、62个县直部门划分为3个片区,县纪委6名常委分片包抓,监督和指导包联单位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行了“县纪委监察局牵头协调、各级纪检监察机构交叉督查”的责任落实机制,不断提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的执纪监督能力。充实机关办案力量,委局机关除办公室之外,其余7个室的工作人员均纳入人才库,采取“科学搭配、以老带新,学练结合、注重实战”的方法,根据办案需要合理调配使用,办案人员占到机关总人数的83%。将硬件设施、资金资源等要素向办案一线倾斜,为办案人员添置了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录音笔、相机等办公设备。加强镇级纪检组织建设,组织镇纪委书记参加上级纪检监察业务培训,按照“十有”标准,对镇纪委的办公条件进行改善。县直派驻机构“统派直管”改革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持之以恒纠“四风” 绷紧“高压线”

      将干部作风建设作为执纪监督的重要任务,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重要节点和关键环节,持续加大专项整治和明察暗访工作力度,纠正“四风”、狠刹“五股歪风”进入常态化、持续化、制度化。把县直部门纪委书记和纪检组长进行编组,成立了16个暗访组,围绕元旦、春节、清明、五一、端午等重要节点和违规公款吃喝、发放津补贴或福利、收送礼品礼金、大办婚丧喜庆事宜等12个方面的问题,采取实地检查、发票倒查、电子监查等形式,到宾馆酒店、景区景点、娱乐场所以及农家乐等重点部位开展监督检查,形成了正风肃纪的持续高压态势。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明察暗访29批次,发出通报4期,通报单位17个,涉及干部14人,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健全完善典型案例公开通报曝光机制,在县纪检监察网开设了“曝光台”,定期发布违反作风和纪律规定的典型案例,起到了极大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密织源头防腐制度网络体系,制定了《宁陕县反腐败协调工作制度》,实施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抽查制、领导干部述廉、廉政谈话、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备案登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报告等制度。在严肃作风纪律的同时,从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入手,围绕吃拿卡要、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生冷蛮横、设高门槛等“为官不为”的突出问题,对全县66个重点项目建设环境开展了集中排查,重点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恶意阻工、扰乱秩序等问题的整治。

      利剑出鞘惩贪腐 高悬“惩腐剑”

      纪检监察机关积极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建立县、镇、村三级信访平台,开通网络和手机举报平台,对每一信访件都精心排查、仔细分析,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信访件深入调查,积极找寻案件线索;建立信访线索集中排查制度,定期对信访件进行集中分析筛查,对暂存线索进行梳理,综合有价值的线索进行调查;完善“信访举报民情直通车”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加强与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线索移送制度、案情通报制度、联合办案制度,实现案源信息共享,今年以来司法机关向县纪委移送2件3人,县纪委向司法机关移送7件10人。
      为集中精力抓好案件查办工作,县纪委建立片区协作和镇查县审机制,将全县12个镇划分为3个办案协作区,采取“纪委常委召集、相关室主任协调、各镇纪委共同参与”模式,解决能力不足、办案保障等问题。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实行领导包案、台账管理、催办督办、查办评估等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实行一案三查,严肃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侵害群众切身利益、涉农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案件,上半年处置案件线索55件(含上级转办),初核51件,函询谈话2件,转立案26件,结案2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6人(其中开除党籍9人,处分科级干部6人),查处涉案资金90余万元。同比信访受理数上升33%、初核数上升86%、立案数上升58%、处分人数上升160%。

      创新教育模式 解决“总开关”

      创新宣传教育工作手段,拓宽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渠道。县纪委顺应网络时代传播媒介的发展趋势,借力网络平台、wap手机版、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媒体,积极打造廉政文化宣传新模式。改版升级党风廉政网,开通网站WAP手机版,设置优秀廉政书画作品、文学作品展播平台。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率先开通“清风宁陕”微信公众号和“清风宁陕”新浪官方微博,使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进入了指尖“微时代”。在抓好廉政文化“六进”活动的同时,组织开展了廉政文化“六上”(廉政文化上舞台、上大赛、上墙面、上微信、上微博、上网站)活动,初步形成了“新媒体、大平台”宣教工作格局。一批党风廉政建设宣传稿件被中省市主流媒体刊登,上半年在市以上媒体发稿365篇次,其中纪检监察系统网站79篇,平面媒体21篇,《中国纪检监察报》发稿1篇。各镇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讲廉政党课,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和从政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各镇各部门利用集中学习、座谈交流等契机,强化党员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教育。

      强化队伍建设 打造“硬铁军”

      县纪委进一步落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立足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教育,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严防“灯下黑”,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开办廉政讲堂等方式,开展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带领干部到革命老区,学党史、受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组织纪检监察干部到县委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基地和干部警示教育基地(县看守所)接受现场教育,通过正反典型教育,既立“标杆”,又敲“警钟”,不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拒腐防变、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今年以来,先后培训纪检监察干部5期260余人,开办“廉政讲堂”20余次,安排22名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中、省纪检监察培训机构的各类培训。
      完善了《纪检监察干部向县纪委常委会述职制度》、《纪检监察干部重大事项报告》、《纪检监察系统干部约谈制度》、《纪检监察干部去向公示制度》、《纪检监察系统领导干部外出报备》等项制度,通过深入开展廉政约谈、签订廉洁承诺书、警示教育等措施,起到了较好的预警防范效果。充分发挥“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的监督举报平台作用,多渠道掌握了解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实现对纪检监察干部的全方位监督。县纪委成立内部监督领导小组,采取突击检查、随访服务对象等方式,加强对信访举报、案件线索排查、案件审理、政务监察等方面全过程的监督。对反映纪检监察干部问题的信访举报,不遮掩、不护短,及时核查,对以案谋私、串通包庇、跑风漏气等违纪违法的坚决从严查处。今年以来,县纪委共收到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3件,初核2件,函询、约谈3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