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郭青:叫响“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地域品牌,把富硒产业打造成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市委三届八次全会精神解读

    作者:赵昆 时间:2015-08-12 09:55 来源: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 字号: 打印

      富硒产业作为构建循环产业体系的战略性产业,连续三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已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生态富硒”、“中国硒谷”品牌已经成为安康农产品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动力引擎。
      在中共安康市委三届八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郭青提出富硒产业最具成长性、最具带动性、最具持续性,安康要实现富硒产业整合发展和创新发展,必须要叫响“中国硒谷、生态安康”的地域品牌,必须要认真实施《安康市国家级特色(富硒)高效农业院地合作示范区总体规划》,夯实富硒产业基础,必须要加快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建设整合力度,打造全国富硒产品研发中心、标准中心、检测中心、集散中心,把富硒产业打造成生态友好型产业的首位产业。
      第一,发展目标要明确。要对我市天然富硒优势以及发展生态富硒产业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在全国72%的国土属贫硒或缺硒土壤的背景下,充分利用我市富硒特色资源优势,巩固30%以上的增速成果,联手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进一步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探索路子、积累经验、作出示范。
      第二,区域布局要优化。对优势资源统筹规划、规模开发、综合利用,走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品牌化带动的新型工业化之路,促进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区域间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激活整个安康市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活力,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持续、快速发展。以《总体规划》为突破建设20个精品循环经济产业园,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动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的优化调整,最终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生态达到良性循环,效益得到最大提高。
      第三,发展重点要突出。围绕《总体规划》,以现代生态富硒循环产业发展为载体,以生猪、魔芋、茶叶、核桃、渔业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园区承载、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品牌打造、循环发展”为抓手,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靓品牌、做优市场、做好科技、做实考核,建立 “国家+地方+科研+企业”的支持体系,全力推动我市生态富硒产业的发展。
      第四,科技支撑要夯实。依托中国农科院、云南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等科研优势,完善提升天然富硒标准、启动天然富硒技术规程研究、推进其科研成果在我市转化利用,借力、借势、借智,努力提升我市富硒产业的科技支撑。科技、农业、国土、卫生等部门共同制定方案,开展全市硒资源详查,为生产研发提供科技依据。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建立市级科技队伍管理办法,提倡创新型科学研究;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农业实用人才,加大农技队伍建设和素质提升,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对生态富硒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第五,龙头带动要增强。围绕全市特色优势产业,以壮大培育阳晨、盘龙、汉水韵、秦东、紫阳富硒、龙飞、秦南、新鑫、源硒地、忠诚为重点的龙头企业,打造各类产业联盟,走集群化生产,公司化经营的“航母”式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抵御市场的风险,真正成为重点产业发展的上市公司,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瞄准企业和市场需求,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研发销路好、潜力大、附加值高的富硒产品。全力推进院地合作,转化利用中国农科院、云南农大、西北农林科技大等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促进企业产品研发和产品提升,制定企业可操作的天然富硒产品标准,研究配套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同时,要深化质量管理,整合现有监督体系。质监、工商、农业等部门要联合制定全市富硒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修订完善市级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质量。
      第六,品牌打造要升级。以五大产业为基础,推进一个公用品牌-- “中国硒谷·生态安康”地域品牌、生态富硒农产品为代表的产品品牌建设,重点打造“地域品牌+县区产品”的十大品牌、“地域品牌+企业+商标+产品”的十大品牌,加大“三品一标、名优特产品、富硒特色产品”的保护、创新和管理;打造安康“中国硒谷”城市名片,争取把安康富硒特色变为陕西特色。同时加大安康富硒产品外宣推介,促其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以首届安康生态富硒产品(富硒茶)交易会成功举办为契机,每年举办一次硒博会,打造永不落幕的“安康生态富硒产品(富硒茶)交易会”。
      第七,市场营销要创新。要积极组织参加有较大影响力的营销推介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比如为实现平利“高新特优”农产品与电子商务对接,鼓励企业采取“团购+预购”网上销售,将平利“绞股蓝”打造成电商“爆款”品牌,平利“绞股蓝·老张有话说”众筹项目逐梦电商已于8月4日上线运营,三天内进入众筹网点赞66人,已筹资1570元。支持天贸城搭建富硒产品线上线下(O2O)交易平台,打造全市富硒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生态富硒产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加大富硒特色旅游食品开发,大力推进富硒特色旅游食品进景区、进超市;积极挖掘富硒文化,引导、支持企业创建“中国硒谷”富硒文化园,扩大对外宣传效应。
      第八,整合工作要落实。增强扶持的精确性和有效性,发改委、财政局牵头整合支持政策,发挥更大作用,市级成立富硒产业发展协会,重点产业和各县区成立分会,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同时,推进与生态富硒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科研、成果转化、检验检测等资源实质整合,为建设国家级(部级)富硒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构建“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科研推广单位+市场主体”的产品研发体系,全面落实富硒畜产研究室(富硒猪肉课题组)、富硒茶饮研究室(富硒茶饮课题组)等12个富硒产品研究室及其课题组,富硒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4个技术服务体系,构建技术服务分中心的“研发+生产+经营”产业体系。
      第九,领导认识要加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首位产业”工作小组,组建强有力的工作机构,有一定的经费支撑,制定“十三五”提升示范区建设方案,纳入各级各部门工作要求,确保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要加强宣传培训,增进广大干部群众对我市“天然富硒”、“中国硒谷”市场价值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发展生态富硒特色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总之,要充分利用我市作为“月亮女神硒”的故乡这一自然资源的全球独特性、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瞄准市场需求,积极开发符合人们对饮食健康的消费需求的天然富硒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市场竞争力,将富硒产业倾力打造成我市的特色产业、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脱贫产业,为秦巴山区腹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作出示范,形成以“中国硒谷”为标志的陕南循环发展的靓丽名片,实现我市富硒产业的整合发展及创新发展,坚定将富硒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