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交通枢纽”:安康的又一张名片

    作者:于延琴 时间:2015-08-18 08:22 来源:安康新闻网 字号: 打印

      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二产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公路客货运周转量等增速和非公经济占比5项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为我市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速度。
      “全市的每次大发展都是大交通带来的!” 5个全省“第一”的好成绩,正是我市在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的大背景下,走出的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动共进路子上取得的。在这条“共赢”路上,作为“先锋官”的交通功不可没。其实,通过交通枢纽引领生态供给、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不仅是全市的发展共识,更是安康发展的必然,亦是全市的又一张名片。
      从通道到枢纽
      十年前,安康人“出门”是件苦差事,就是到省城西安最快也要六个小时,对“交通枢纽”更只能望文生义。但十年后的今天,全市人民已经能够便捷地完成着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换乘,享受着“交通枢纽”带来的便利,随时可以“来趟说走就走的旅行”。
      “秦巴山多阻隔,安康人历来重视交通建设。”今年72岁曾在交通系统上工作了50多年的退休干部王照泰,是全市交通发展的见证人:“60年代末,安康实现县县通公路;70年代,数十万军民奋战汉江两岸,修建了阳安铁路、襄渝铁路;2001年,西康铁路建成通车;2009年,西康高速通车;“十一五”、“十二五”以来,全市抢抓农村公路加快建设机遇,累计建成通村水泥路10400公里,230万农民告别泥水路走上水泥路。与此同时,京昆高速(G5)、包茂高速(G65)、十天高速(G7011)安康段相继建成,襄渝、西康铁路复线相继竣工投运。”
      “从无到有,从建设通道,到打造枢纽;从过境效应,到集聚发散,全市交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据统计,2014年,全市水运量占全省总量的85%以上,公路客货运综合周转量增长位居全省第二。安康火车站日均发送旅客7500人,高峰期1.6万人,货运站日均办理货运车1.5万辆,在全国40多个编组站中居13位、全省第二。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89.4亿元,增长11.7%,增速列全省第二。而今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等5项经济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便捷通畅的交通功不可没。
      数据虽然枯燥,但其背后的意义是,市民出行更加方便,经济要素更加活跃,交通的发展,让每个市民都有切身感受。
      “包茂、京昆、十天高速公路和316、210国道横贯全市,沪蓉、襄渝、西康铁路在此交汇。境内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四大交通运输方式并存,公路总里程2.2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453公里,汉江水运通航里程450公里,全市区域交通枢纽已初具雏形。”市发改委副主任常忙利这样定论。
      建设秦巴山区交通枢纽
      对安康人来说,2014年的1月26日,值得铭记。这天,总理李克强来安视察并指出,“安康虽然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反过来讲,也有区位优势,有可能形成、也正在形成这一集中连片区域的交通枢纽”,并寄予安康建设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要在秦巴山区中心开出大花、结出硕果的殷切期望。
      “总理的指示精神,给全市人民带来巨大鼓舞,也更加坚定了建设秦巴山区交通枢纽以促进美丽富裕新安康的信念和决心!”
      其实早在2013年,国务院在《关于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中均提出将我市建成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随后省政府也将我市确定为全省三个区域交通枢纽之一。
      “根据总理指示精神和中省规划,以及现实发展,我市明确定位建设秦巴山区交通枢纽。”常忙利认为,我市建设秦巴山区交通枢纽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从地理位置来看,我市居关天、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几何中心,是西部地区融入长江航运的黄金通道、“出海走廊”,具有“一市连四省”、“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优势。从现实发展来看,我市同属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决定了全市既要加快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只有打造区域交通,聚活发散力,构建“大通道、大网络、大运输、大物流”体系,才能推动全市大开放、大交流、大招商,实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保护生态的政治责任与发挥生态优势的经济价值协调统一,使300万安康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不拖腿、不掉队。
      而另一名业内人士指出,安康建设秦巴山区交通枢纽,从国家层面来看还有更深远的意义:一是可以有力带动秦巴贫困山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惠及秦巴山片区脱贫攻坚工作6省市、80个县区,3765万人。二是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实现最快连接,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三是有利于打通阻隔,有效衔接关中、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对加快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四是有利于提升西北、西南和东部地区物资的补给和国防应急能力,确保国家战略安全。
      “从这些层面讲,安康已不仅是陕西的安康,更是全国的安康!”
      又一张名片
      去年,上海复星集团总投资30亿元的中国西北(安康)国际天贸物流城落户安康。该集团之所以选择安康,正是看中了我市的交通枢纽条件优势。可以说,交通枢纽已成为我市对外开放的又一张名片,与“生态”、“秦巴明珠”两张名片一起为安康赢来更多发展机遇。
      这张名片,不仅吸引客商眼光,也引来中省部门领导的关注和支持。就在前不久的8月初,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张大为一行来我市专程调研秦巴山区交通枢纽建设工作。而目前全市境内191公里高速公路、6条44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280公里重要县域经济干线、2个水运等项目已纳入交通运输部扶贫开发规划。
      但正如市委书记郭青所言,目前,我国已进入新型快捷交通时代,高铁、动车、地铁、航空、轨道交通、管道运输等现代交通形态加快发展,各种交通形式之间快速连接,旅客周转量、运输吞吐能力、综合效益跨越式发展。虽然我市交通瓶颈制约初步打破,但存在大交通不畅、公路等级比较低、路网不完善等问题,与建设秦巴山区交通枢纽的目标差距很大。
      同时,我市向全国提供富硒等系列现实生态产品,包括水、空气、环境等等,需要通过交通枢纽来引领生态供给。而发展与保护的双重责任,必须走循环发展之路,生态旅游和现代物流是我市实现循环发展的战略重点。但交通是旅游的先决条件,只有迅速改善全市目前的交通现状,把旅游活动空间转移时间过长的“苦行游”变为“享乐游”,才能吸引游客推动全市生态旅游业向综合型产业、知名旅游目的地、养生基地和山水休闲度假地转型发展。另外,我市理论上到全国各地的总里程最短,目前已引进安康国际天贸城,只有加快建设区域交通枢纽,把理论上的区位优势变成新的生产力,才能形成围绕区位做物流、围绕物流兴产业、围绕产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格局。
      上述所言,全市目前的交通现状显然无法满足。因此,要让交通枢纽这张名片更加响亮,发挥更大的效益和作用,全市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举全力建设秦巴山区交通枢纽,用好用活中省政策,以不负总理“安康要在秦巴山区中心开大花、结出硕果”的殷切希望,以及国务院、中央有关部委对安康生态建设的看好与支持。
      而全市当前最重要的,就是“在‘十三五’期间,围绕建设铁路‘两网’、高速公路‘六辐射三联线’、航空‘一机场’、干线公路‘一通道、三横、八纵’的思路,以高铁和高速公路为重点,以普通公路、航空和水运为补充,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着力构建城际间快速直达、城乡间便捷通畅的网络化、标准化、智能化和绿色生态交通,以推进秦巴山区交通枢纽建设,为提升西部开放体系的高度、广度、深度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