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俊同志生前是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党支部书记,2015年6月25日因病去世。
张明俊病逝后,3000多名当地干部群众自发为他送行,在外打工的乡亲不远千里返乡吊唁,万名网友在网络平台留言悼念,字里行间充溢着深深的不舍与崇高的敬意。社会各界对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去世作出的强烈反应,引起领导重视。根据组织安排,我们对张明俊同志的生平事迹进行了深入调查。
日前,中共安康市委组织部下发通知,追授张明俊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号召全市共产党员和干部深入开展向张明俊同志学习活动。开展调查工作的日子渐渐远去,但那些朴素而深情的讲述仍言犹在耳……
在各级领导和镇干部眼中,张明俊“平时看得出来,
关键时刻站得出来”,有担当,敢负责。
2001年,原天山、水泥、汪梁三个村合并为新天柱山村。新合并的村情况复杂:“水泥人好赌、天山人爱酒、汪梁扯皮撴筋啥都有”,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干了不到一年撂了挑子,3000多人的村子顿时人心涣散。
在镇党委的多次推荐、党员群众的反复恳请下,有着13年党龄、时任安康信立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张明俊扛住家人反对,顶住朋友劝阻,将公司管理任务交给妻子,毅然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在一心追求个人利益与主动为党分忧上作出重大选择。
上任伊始,面对村民心不齐、气不顺的“烂摊子”,他挨家挨户走访老干部、老党员询计问策;及时召开“两委”班子会,亮明自己带好头、干部要齐心的态度,为班子“立规矩”。在接下来的1个月时间里,他带领班子成员深入20个村民小组、近500家农户,白天走访,晚上碰头,梳理群众“急、怨、盼”。做足了群众工作,张明俊召开全体村民大会,一席“认真干事、公开理事、公平管事,让乡亲们过安宁日子、富裕日子”的庄严承诺,把大家的心有力凝聚在了一起。
张明俊当支书的这13年,党和国家给农民的好处越来越多。他坚持把普惠政策原原本本兑现给百姓,把特殊照顾老老实实送给最需要拉一把的乡亲,决不优亲厚友。他的大哥张生民是2010年“7.18”洪涝灾害的毁房户,有资格享受1.7万元的建房补助,村上讨论补助对象时,考虑到大哥不算“最需要拉一把的”,他划掉了大哥的名字。就这样,他先后主持兑现了数千万元政策补助,没有一件引起群众不满。
张明俊说,当了村支书,就是党的人。要让天柱山太平,得让大家都有事干。他一有空就走家串户拉家常,详细了解大家的性格脾气、想法打算。在为一家一户排忧解难的同时,他让信立公司聘用150多本村村民,就近向国有企业安康水电厂介绍长期用工250人,全村400名青壮年就近转为产业工人。有正事干了,喝酒、打牌、扯皮的人少了,天柱山也渐渐安宁了下来。
天柱山村的变化受到群众赞誉,张明俊的表现得到组织肯定,2003年起他先后被推选为省、市、区、镇四级人民代表。作为农村代表,他坚持替农民说话,为农村建设呐喊,针对民生改善、农村电网、山区道路、扶贫搬迁、汉江水质保护等问题,先后提交意见、建议110条,件件体现责任,字字饱含真情。
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眼中,张明俊有眼光、
尚实干,他全力抓发展,拢了全村人的心。
天柱山村方圆18.6平方公里,660多户、3100多人散居在5面坡、13条沟、15道梁上,群众埋怨“守着青山没饭吃,望着瀛湖没水喝,靠着电站没电用,省道过境出行难。”面对群众强烈的发展企盼,张明俊在摸清村情、了解民愿的基础上,亲手制定了发展生态农业、个私经济、旅游服务、劳务输出“四大产业”,狠抓建路、建园、建家、亮灯、清洁、娱乐、平安“七大工程” 的工作规划,矢志拔穷根、富百姓。
张明俊决定首先啃下引水、修路、拉电“三块硬骨头”。为解决吃水难,他争取上级扶持110万元,动员村民投劳1万多个,还自掏腰包设置奖励,修建集中供水工程8处、蓄水窖290口, 85%的村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为解决用电难,他组织村民栽电杆、拉电线,争取电力部门农网改造项目15公里,家家户户用上电、看上卫星电视,40%的农户实现了宽带上网。为了解决出行难,他率先垫钱购买爆破器材和砖沙水泥,组织群众筹资2100万元,投劳2万多个,修通并硬化通村、到组、入户公路14条41公里和连户路6条5 公里,贯通到每家每户,天柱山村的基础环境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张明俊敏锐地意识到,国家退耕还林、安康“瀛湖绿化”是天柱山村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他积极招商引资,推行“支部+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采取“村民土地入股、用工村民为主”的办法流转治理荒山荒地3500亩,主导建成5500亩核桃园、1000亩板栗和枇杷园等省级农业示范园区;引资建成农副产品精细加工厂,成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天柱山莲菜”品牌,发展优质莲菜100多亩。过去的荒山野岭,如今瓜果飘香,老百姓的收入逐年稳步增加。
为进一步发挥天柱山村背靠千年古刹白云寺、环抱西北第一大人工湖、紧邻安康中心城区的旅游区位优势,张明俊推动实施了“游白云古寺、享农家风情、观瀛湖美景、品美味斋宴”的旅游战略,动员群众兴办农家乐、超市66家,集中开展环境整治,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赏景休闲,有力拓宽了老百姓挣钱的门路。
张明俊怀揣更大的梦想。2013年他亲手修订《天柱山村2013—2017新农村发展规划》,重新设定了“四大产业”发展目标,系统描绘了“七大工程”建设蓝图,提出了“让全村百姓在花果山中幸福生活”的远景规划。几年来,他把实现这个蓝图作为自己的坚定追求,直到病重住院期间,还通过电话与班子成员商量计划落实打算。在病情转危已不能正常说话的情况下,他通过手机短信安排村上小学建设、断板路恢复等工作任务。弥留之际,他反复给妻子念叨“要是能再活个三五年,一定要让天柱山大变样” ……
在张明俊的带领下,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1084元增加到2014年的10937元,足足增长了10倍;村全年总收入也增长到4196万元,翻了近8番。村里建起3个居民安置点,450户村民盖起了楼房,建成文化娱乐广场3处,还成立了民俗文艺宣传队、舞蹈队、篮球队。天柱山村先后被评为全省“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好类村、陕西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陕西省水库移民示范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在党员眼里,张明俊牢记党的宗旨,注重示范,
更善于锻造精诚团结的战斗集体。
张明俊带领支部一班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班子成员和全体党员开展学习、研究发展,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大事小事商量,他的民主作风受到了群众的肯定与称赞。
他经常说 “干部不会富,当不了好干部;只顾自己富,不是好干部”, “要想经济富,先得脑袋富”。他坚持每天挤出时间读书看报,随时随地学习政策和理论,认真研读了《走在前列、干到实处》、《如何当好农村党支部书记》、《打造优秀的团队》等书籍。13年里,他累计做读书笔记近10万字,总结心得箴言100余条。
在张明俊看来,农村要发展,党员必须举好旗。他积极培养优秀分子入党,13年共发展26名党员,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壮大了支部力量,改善了党员队伍结构。他坚持认为,对党员严是爱、宽是害,要求党支部成员带头认真落实党员承诺制、联系服务群众制;要求党支部严肃党的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他担任村支部书记期间,先后劝退不合格党员3名。
在群众眼里,张明俊时刻牵挂着乡亲们的
疾苦,想方设法为大家排忧解难。
张明俊幼年家贫生活艰辛,多次受到过周围乡亲、乡村干部等好心人的接济帮扶;在近30年创业历程中,受到过各级领导的关怀,得到过国家政策的帮扶,领受过生意伙伴的理解宽让;他创办信立公司,安康水力发电厂给他提供了发展机会,上百名乡亲跟他一起摸爬滚打。人生机遇和经历,让他对党和社会心存感激,他发自内心地的把个人成功归因于的党的政策好,无怨无悔地把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和主要精力奉献给了党和群众。13年来,他没有领取过村干部报酬,没有报销过差旅费用,还把信立公司每年利润的3%转为集体办公经费。
张明俊的精神世界,比他的物质生活更为富足。他热心公益事业,村上建水窖,他个人出资进行奖励;村上修路,因为山高地险没有施工队接手,他就组织信立公司员工和村民一起义务投劳2万多个;村上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广场,他安排信立公司义务施工。他关心学校建设,为学校买电脑,给学校免除危房修缮工程款;他坚持每年“六一”、教师节自费慰问师生。他牵挂一起工作的同事和贫困群众,每到春节,总是提前买好年货送到大家手上;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后,他说荣誉是大家一起干出来的,把1万奖金全部拿出来,又贴上5500元积蓄,为村组干部、困难群众发了一笔“特殊奖金”。
张明俊心存大爱,多年自觉自愿地帮助困难群众。村民张春余盖新房差材料,他又垫钱又帮忙拉砖;村民张光林想规模养猪但没钱下不了决心,他热心出资帮助;村民罗天会、谢远明、冯甲勇等人合伙跑运输,他帮助贷款买了车;村民罗棋林因车祸失去双腿,他帮着翻新住房,还扶持成了养殖大户;村民尤自霞遭遇两次大腿骨折,一个人拖着孩子生活十分艰难,他想办法在信立公司找了个就业岗位;瀛湖第一小学老校长汪成平患血癌住院,他多次看望,还塞给5万元现金,劝老校长安心治病。据村民介绍,他先后资助50多名困难孩子完成学业,帮助200余户乡亲摆脱生活窘境。
张明俊担任村支部书记13年,他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值得大家学习的标杆。在人生的最后里程,张明俊告诫家人“一定要好好做人”,告慰家人“自己的一生是值得的”。他给妻子动情地说:“我这一辈子,只要有事做、能做成事,不在乎能活多久,都是快乐的。”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手机留言板上写下“反对好吃懒做、贪生怕死的人”,“清廉一生平安,实干造福百姓,乃我人生最大快乐!”
调查所见所闻仅能勾画出张明俊事迹的大致轮廓。真正的张明俊形象,印记在天柱山,留驻在父老乡亲心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