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县城关镇“小山村”来了“大书记”

    作者:宋飞 时间:2015-09-21 09:04 来源:旬阳县 字号: 打印

      中央的机关,离农村有多远?
      中央的干部,离农民有多远?
      如果放在一个星期前,年过五旬的刘满堂或许还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而如今的他,已经摇身一变,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党组成员,被选派到城关镇李家台村当起了“第一书记”。
      “中央下派的‘大书记’真的来了!”一时间,汉江河畔的小山村一下子沸腾了。李家台村位于城关镇东段,距县城5公里,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68户1168人,土地总面积3891亩,共有党员51名,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11元,被省上确定为扶贫重点村。该村山大人稀,出行不便,产业结构单一,人畜饮水困难,实属典型的“水在河下流,人在山上愁”现状。面对穷村,刘满堂没有退缩,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到一个星期,言谈举止间感觉已成了正儿八经的“村里人”。
      “官位大”——放下架子“不镀金”。从中央正厅级领导到农村“第一书记”,角色转变是困难的,村里会有很多人不理解,更多的人则是带着怀疑的眼光,“他是来镀金的吧?”。生怕“大书记”水土不服,县镇领导也好意为其安排住处,刘满堂婉言拒绝,坚决不搞特殊化,表示一定要住在村上。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很快租了民房,购置了简单家具,并从村民菜园里买菜自己做饭,很快,外来“大领导”变成了村民的“家里人”。
      “名堂大”——沉下身子“走穷戚”。农村的贫困,产业的薄弱,人心的涣散,深深触动着刘满堂的心,第二天,他便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扑下身子走家串户“认亲戚”。短短三四天的时间,他已经走访了30余户贫困户,“第一书记”眼中的贫困也渐渐鲜活起来:贫困就是支付高昂癌症手术费后落下残疾的老李家,贫困就是两个孩子努力考上大学却上不起学的老王家,贫困就是没有水到汉江里取直排水喝的老大爷......望着村民渴盼的眼神,“大书记”刘满堂顿感重任在肩,表示一个月内一定要访遍全村贫困户,“搞好发展,如果底子不清,做什么都是一笔糊涂账”。
      “决心大”——誓让旧貌“换新颜”。几番思虑、几番交流,李家台村脱贫致富的规划渐渐在刘满堂脑中清晰:人水、人路、人地分离需统筹规划,土地闲置可集中流转,优质土地适宜种植领着村干部外出取经,因病、因学、因残等各种困难群体可分类施策、对症下药……“中央派我们‘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来,并不是‘施恩’,也不是什么‘救星’,而是实实在在去带着老百姓致富。”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农民的艰辛,在群众的质疑声中反思自身,刘满堂狠下决心:“决不能让农民守着金山、银山饿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