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开发带来大移民,随着旬阳汉江干支流水电站建设快速推进,已建成和在建的电站要搬迁的移民7000余人,涉及13个镇81村173个组,淹没耕地近万亩。
统领水电产业建设与移民安置,在加快水电开发中兼顾各方利益,经过短暂的阵痛和裂变之后,旬阳水电移民最终实现多方共赢。如今沿江而下,一座座别墅式民居临江矗立,鳞次栉比的新村依山排开,翻天覆地的变化,引得南来北往的客人惊叹不已。
一把尺子量到底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旬阳人多地少的真实写照,各电站库区安置容量小、环境差,失地移民面临着无处可去、无地建房的困难。山区居民安土重迁,移民更是要闯过“心理关”。加之旬阳境内西康铁路、十天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纷纷上马,各项目建设时间前后不一,搬迁安置政策、补偿标准不一,建设征地与移民安置补偿政策悬殊较大,移民等待观望相互攀比,更加大了水电移民安置的难度。
为消除移民的顾虑,充分保护移民利益,该县移民开发局从“尊重移民意愿、保护移民利益”出发,坚守“一把尺子量到底,坚持阳光作业,实现阳光移民” 的工作底线,推动移民安置工作快步向前,在实践中探索出的“阳光移民”等创新做法,得到移民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在全省大力推广。
“实物指标调查登记口径”、“拆迁补偿标准”、“移民安置去向”、“移民资金安全”等工作量大面广,涉及移民群众切身利益,也是移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稍有不慎就可能给移民造成损失,甚至引发社会矛盾。
在具体工作中,该县移民开发局让公开公正的阳光普照移民安置的每一个环节。在实物指标调查时,做到入村入户与群众见面,让群众全程参与,确保实物指标调查应登尽登、详尽完备,做到一户不少、一人不掉、一项不漏;在核定各户实物指标时,坚持“六方签字”、“逐级确认”、“两榜公示三榜定案”的基本程序及政策,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在前期规划时尊重群众参与权,充分征求移民及当地政府意见建议,协助业主制定好移民安置规划;在落实兑现移民补偿资金时,设立专户“一折通”兑付,保证专款专用,确保每一分移民资金都用到移民群众身上;在建设移民工程时,坚持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建设,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确保把每一个移民工程都建成放心工程、精品工程、移民满意工程。
截至目前,电站建设库区实物指标调查登记房屋近 210000平方米,桥梁 10座,道路交通等专项设施 170公里,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12处,累计兑付各项移民资金近5亿元,移民实物调查登记准确率达99%以上,资金兑付实现零差错。“阳光操作”实现了“阳光移民”,移民的顾虑打消了,怨气少了,笑容多了,移民工作也顺畅了。
搬新家安居又乐业
车沿着汉江蜀河电站库区向白河方向行驶,沿途风格各异的移民新区成为一道别致的景观。走进移民户邓昌强家,三间四层的“洋楼”装修一新,推开窗户,万顷碧波尽收眼底,犹如置身江南水乡。
“最主要的是安全,以前房基处理简单,每逢汉江涨水就整日整夜担惊受怕,现在房基非常牢固,涨再大的水我们也能睡上安稳觉。”邓昌强高兴地说。
邓昌强所在的关口镇张岭安置点,19户移民的房屋顺着316国道一字排开,全部采用徽派建筑风格。让邓昌强睡上安稳觉的房基,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甲级资质的中国水电集团西北勘测设计院负责设计,县援建指挥部移民工程招投标管理机构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由中标公司组织实施,建成后无偿划拨给移民户使用。
蜀河镇曼湾村村民彭功林原本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里,他一直想盖新房,但苦于寻不到好地基,手头钱也有点紧张。借着水库移民的机遇,他去年已经搬到316国道边的3层楼房里,而且还省了买土地和挖地基的钱。曼湾村共有43户水电移民,像彭功林这样集中安置的有26户,而其他移民户则以成本价买到了政府建好的安置房。
按照科学、安全、就近、集中、便利的原则,结合统筹城乡发展、陕南移民工程和农民进城工程,旬阳县对移民实行集中安置,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的生存之忧。县移民开发局负责移民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项目所在镇政府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县移民开发局与乡镇密切配合,充分尊重乡镇的长远发展规划,合理确定移民安置点的地点和数量,目前该县共建成水电移民安置点12个,安置移民334户1362人,集中安置率达到80%。
该县移民开发局局长尚钰山说:“通过集中安置和资源整合,加快人口聚集,特别是带动三产服务业快速发展,成为移民增加收入的另一项主要来源和吸引移民搬迁的根本动力。”
红利共享为未来蓄力
坐船赶往棕溪集镇,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排光鲜靓丽的新房和一幢高耸的10余层大楼,再往里走一所焕然一新的学校对面迎来,而就在不远处,广场、廉租房、安置点正在建设。从墙面到地面,从外在的设施到人内在的精神,棕溪镇似乎都洋溢着一派新气象。
这派新气象来自于水电建设。原本棕溪集镇三分之二都将被蜀河电站库区淹没,集镇移民总量超过150余户,后靠安置没有条件。2006年,襄渝铁路复线工程旬阳段开工建设,设计线路经过棕溪镇,两座隧道产生的弃渣总量超过40万方,大量弃渣堆放处理既需要占用土地,又有一部分投资。该县移民开发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迅速提出利用铁路工程弃渣实施回填造地解决移民安置的项目结合方案。经过多方协调,该项目已完成阶段性建设目标。消化了铁路隧道工程近40万方弃渣,新造移民安置用地50余亩,节省投资10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棕溪集镇面貌和功能,扩展了集镇骨架,为建设特色移民安置新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蜀河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后,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期间需修建大量临时用房,这部分临建工程投资不少,而且挤占了移民安置用地。该县移民开发局在开展坝区移民搬迁过程中,提出了“移民永久建房”与“企业临时用房”相结合的方案,即把施工企业临建投资与一部分移民安置补偿投资进行捆绑,在坝区周边建设永久性住房,电站建设过程中用于施工企业员工临时居住、电站建起后用于安置移民群众。这既为移民建房节省费用,同时又为施工企业解决了问题,进一步缓解了移民安置环境容量不足的压力。该“永临结合”工程于2006年实施,总投资达700余万元,其中192万元来自施工企业临建投资。2008年做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征求移民安置意愿时,移民大多首选“永临结合”工程房屋。
多年来,旬阳县移民开发局始终坚持“让电站建设惠及一方移民,让广大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的工作目标,通过系统运筹、统筹规划、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移民安置难题。在严格依法依规办事、遵循国家政策的前提下,谋划实施了大量电站与地方建设结合工程,改善了移民镇、移民村的基础设施,夯实了教育、卫生、环保等民生工程,为移民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