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泉县委宣传部倾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注重价值引领,培植“道德沃土”,倾力打造“好人品牌”,创新建立了“发现好人、宣传好人、褒奖好人、争当好人”的好人评选活动机制,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省级道德模范、陕西好人及市、县各类“好人”280多人,形成了“好人接力”示范效应,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石泉注入了持久的道德生产力。
“道德沃土”孕育“好人好事”
近两年,女乡邮员赵明翠、好警察张万军、好大夫李祚广、好婆婆柯善凤、和谐社区大管家陈绪贤、城市美容师夏金兰、残奥冠军夏江波……一个个好人的事迹纷纷见诸报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来自石泉。这是石泉县创新机制开展好人评选活动,倾心打造好人品牌的工作成果。
每天清早,石泉县人民广场、樱花广场的LED大屏上,播放着石泉籍中国好人、陕西好人和“石泉十美”先进人物的事迹,赵明翠的身影第一个出现。随便问一下路过的居民,说起赵明翠,已是无人不晓。“就是那个乡村邮递员,在报纸、电视上经常看到,确实不容易。一个女同志又是划船、又是骑摩托、又是爬山,就是为了给村民送信。”
走在石泉街头,近期打造出来的好人广场、好人大道,处处可见“石泉十佳、石泉十美”人物事迹,也能听到很多感人的故事。安康美沃窗业有限责任公司是石泉近两年发展起来的企业,而老板韩应军,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石泉义工联的义工。捐资助学、敬老活动、认购温暖包,他每次都积极带头,出钱、出车、出力。
做好事对发展事业有什么用?韩应军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他招聘员工时会重点考察德行修养,他认为有爱心的员工就有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才能做出好品牌;二是他公司大厅摆着他和员工参加志愿活动的照片。“一次一个合作伙伴来谈生意,很爽快地成交了70多万元的生意。他当时就指着照片墙说,‘你做公益花那么多钱,我放心,不怕被你讹!’”韩应军也被推选为石泉义工联副会长。
“道德成了竞争力!”面对外界的感叹,韩应军说:“可不是嘛,县里红石包网络科技公司、安智集团科技、红樽坊音乐餐厅等20多家企业都在做好事,石泉人和外来生意人都认‘石泉好人’这块金字招牌。”
“四大机制”焕发“好人活力”
发现“身边好人”是好人评选活动的坚实基础。为畅通好人评选渠道,使评选出来的“身边好人”可信、可学、可敬,公信力强,含“金”量高,石泉县创新工作思路,落实宣传干部“走转改”,变原来的下级推荐为主动寻找,动员干部下基层,在工作一线中发现典型,协调联动建立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层层把关、广泛监督”的好人评选机制。时值遇见石泉县曾溪镇乡村女邮递员赵明翠24年如一日,甘守清贫、默默坚守岗位的先进事迹后,决定从她的点点滴滴入手,深挖闪光点包装推介,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以赵明翠为首的一大批中、省、市先进模范脱颖而出,赵明翠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首届十大最美乡村邮递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陕西省第三届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石泉县运动管理中心教练员夏江波,身残志坚、克难奋进、顽强拼搏,代表中国参加国际、国内赛事无数,总共夺得48面奖牌,金牌就有32块,其中夺取2012年伦敦残奥会女子游泳2块金牌,今年全国第九届残运会上又获4金1银的好成绩,并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现在北京积极备战明年的巴西残奥会。
陈绪贤、张万军、柯善凤等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陈永兵、尤清枝等5人荣登“陕西好人榜”,陈永兵荣获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为拓宽好人评选领域,提高评选活动的社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石泉县聚焦基层深入群众,面向社会征集好人线索,借助乡镇、部门新闻通讯员队伍,整合传统及新兴媒体资源,每月在《石泉吧》、《石泉港》、《微石泉》公众微信平台、贴吧发布相关信息,通过群众的眼睛发现“身边好人”,建立了各类好人“信息库”,对事迹特别突出的积极向上择优推荐。为使好人评选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工作更有力度,石泉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争当石泉十佳、唱响石泉十美”评优树模活动,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抓总,各主管部门、行业系统具体实施,每年评选表彰先进典型110人,让先进人物评选活动常态化,让基层一线更多的好人好事进入公众视野。
宣传“身边好人”是好人评选活动的重要手段。石泉县创新宣传方式,采取内宣和外宣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结合、现场采访和网络推广结合、集中报道和持续宣传结合,进一步加大对“身边好人”的宣传奖励力度,在全县上下逐步形成了‘党政重视、社会支持’的‘好人有好报’的宣传氛围。一是把宣传推介好人作为常年的宣传主题,在媒体上开展系列报道,对特别感人的事迹进行深度采访。《赶不走的上门女婿》刘桃军先进事迹被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栏目、西部网、腾讯网等20多家媒体刊播,并被中央电视台12频道《夕阳红》栏目深度采访即将播出,《石泉好人多》通讯稿在《安康日报》2015年4月7日头版头条刊登,好人评选类稿件经常在西部网、中国文明网、陕西文明网等主流网站上刊播。二是把好人故事编成文艺节目在城乡上演,针对“身边好人”开设了《道德讲堂》、《石泉好人网上展馆》、《事迹展播栏》和《善行义举榜》。组织全国劳动模范赵明翠、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陕西好人陈永兵等先进人物巡回宣讲15场,让好人事迹在群众心灵中留下深刻烙印。三是积极拍录“身边好人”事迹视频,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及道德模范表彰晚会实况刻录成光碟2000份,分别发放到村镇、社区、学校、机关及文明创建单位,让道德的力量深入持续发酵。四是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站上开辟《文明动力·榜样力量》好人事迹展播专栏,每周二、周四黄金时间播出好人事迹,让好人评选活动成为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
褒奖“身边好人”是好人评选活动的有力保障。县委、县政府将道德模范纳入到年底慰问序列,每年春节等重大节日安排县级领导亲自对道德模范进行慰问,今年春节文化晚会上隆重表彰了“石泉十美”先进人物10名,“石泉十佳”先进典型100名。县文明办、民政局、红十字会、慈善协会等部门联合建立了道德模范及其家庭生活保障机制,从基本生活、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给予帮扶倾斜,对生活特别困难或身体残疾的家庭实行跟踪扶持。“最美乡邮员”赵明翠,在党委、政府的关怀下,个人的身份从邮政系统C类员工转为A类员工,工资待遇有了提高,一家人还住上了保障房,改变了原来的生活困境。“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陈永兵,通过深入宣传报道,在政府及县慈善协会的帮助下,一家人从高山搬到了马路边,修起了楼房,发展养羊40多只,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他乐观地说:“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扶下,我战胜了我人生中的‘三大不幸’,追求到了我的‘三大幸福’。”不仅如此,石泉县还积极探索建立了“身边好人”的礼遇办法,安排文明单位包抓困难道德模范,要求各镇定期安排道德模范进行体检和文化娱乐活动交流,落实好他们的政治待遇,对条件成熟的“身边好人”积极推荐参选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争当好人”是好人评选活动的动力源泉。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感知道德、践行道德,从而唱响“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的石泉开展好人评选活动的主旋律。石泉县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十个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厚德陕西、人文石泉”道德建设等系列活动,为全县人民学习好人、争当好人搭建了广阔的活动平台。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公众人物的精神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好心人加入到“石泉好人”序列活动中来,集聚了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常年在石泉活跃的“爱E石泉”、“石泉义工联”等志愿服务队,他们利用周末、假期等业余时间,深入全县敬老院、集镇社区、部队警营开展送文化、送健康、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志愿服务活动300多场次,组织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向贫困学生、患重大疾病家庭捐资捐物50多万元,在他们的倡导和带动下,全县6000余人踊跃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伍,当一名志愿者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追求。为褒奖好人、贬斥失信,石泉县文明办与县法院及时启动了诚信“红黑榜”发布仪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每季度发布一次诚信“红榜”和失信被执行人员“黑榜”名单,用法律的手段捍卫道德尊严,“当好人光荣、当坏人寸步难行”成为流行在街头巷尾的新话题。县文明办、电视台、三创办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在城区、集镇社区开展了“文明与陋习随手拍”有奖征文活动,对不文明现象随时曝光,形成“人人监督不文明、人人争当文明使者”的生动局面,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好人效应”激活“道德生产力”
好人评选活动给石泉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显著变化,城乡上下出现了“五少五多”的可喜现象:邻里不和的少了、和睦相处的多了;不孝顺父母的少了、孝敬老人的多了;不务正业的少了、敬业奉献的多了;见死不救的少了,见义勇为的多了;见利忘义的少了、诚实守信的多了。近两年,石泉就先后涌现出10多名全国、省、市道德(劳动)模范,评选出“中国好人”3名,“陕西好人”5名,100多名干部群众受到市级以上表彰。目前,全县成立了“志愿服务协会”,建有各级志愿者组织20多个,吸引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到道德建设和志愿服务中来。通过这些志愿组织,让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很多社会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
石泉坚持抓公民道德建设不仅不吃亏,还产生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好人群体”正在发挥着无声而又深远的作用。前几年,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上来,使其成为全国品牌,并荣获“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这几年,全县上下和社会各级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去,精准扶贫的工作经验走上央视《新闻联播》,并在全省推广。全县的社会治安和谐稳定,实现连续37个月无命案及恶性暴力案件发生,石泉连续三年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位居优秀等次,石泉的对外形象、美誉度、市民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随着文明程度的提升而飙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