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文件名称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公开目录: 市政府文件
    索引号 719776475/2005-0120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5年04月18日
    文号 安政发〔2005〕7号 公开日期: 2005-04-26 11:41
    有效性 已失效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一届人大七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依照执行。
      2005年是继续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为“十一五”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按照市委的部署,2005年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为重点,夯实农业基础,突出发展工业,努力扩大投资,积极引导消费,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推动社会事业进步,不断改善群众生活,加快建设和谐安康。
      2005年的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有关部门组织下达和实施。

    二○○五年四月十八日   


    安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004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努力加快发展,粮油生产全面丰收,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药水游”三大产业建设扎实推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市经济增长创“十五”以来最好水平。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9.55亿元,比上年增长9.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2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8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42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1652元,增长9.8%。
      一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经济发展内动力增强,经济成长加快,社会发展协调,圆满完成了市一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目标,为2005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5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实施“经营绿色、建设绿色安康”战略,以“药水游”三大产业发展为重点,扩张绿色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劳动就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根据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八大任务:
      一、大力发展绿色种养业,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按照“稳粮、强牧、壮特”的思路,扭住关键环节,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播种面积460万亩,粮食总产量80万吨以上,油料面积60万亩、产量6.5万吨,肉类总产14万吨。以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生产、龙头企业四大建设为重点,采取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搞好技术、信息、市场销售等配套服务,加快培育、引进龙头企业,扶持养殖营销大户,大力提高畜牧商品率。重点建设20个畜牧强乡强镇、400个专业村、5000个专业大户,力争当年猪、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300万头、110万只、1000万只,其中:出栏商品猪100万头。 利用天然富硒、无污染独特资源优势,狠抓富硒茶、富硒粮油、山野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劳务输出40万人次,农民人均纯收入净增120元。
      二、奋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绿色产业新突破。完成国企改革,加强技术改造,引进龙头企业,构建担保体系,实施重点突破,做大做强秦巴药业,加快汉江水电,大力发展绿色食品、规范开发矿产资源,巩固提高丝绸纺织,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预期工业增加值22.2亿元、增长17 %。 整合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秦巴药业。预期药业总产值15亿元、增长20%。加大黄姜、绞股蓝、葛根三大品种的深度开发,推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加工,提高安康中药品质。建设股蓝波尼松生产线等10个医药重点项目,精心培育中药产业“龙头”。 加快喜河电站建设进度,促进蜀河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做好旬阳电站库区移民调查,督促白河电站加快前期工作,力争旬阳、白河电站进点施工,加快支流43个新建、续建小水电站建设,力争当年完成水电投资10.5亿元,完成装机5万千瓦。研究和争取小水电发展政策,加快电网建设步伐,积极鼓励低污染载能工业发展。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方向,以景区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构建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发地方特色浓郁的旅游商品,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开拓和规范旅游市场,力争实现接待旅客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扶持紫阳富硒茶、平利绞股蓝、岚皋魔芋、宁陕山野菜、白河木瓜酒等绿色健康系列食品开发。改革鲜茧收烘经营体制,加大对蚕桑副产品的研究开发,拓展蚕桑丝绸产业市场。
      三、推进安康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安康中心城市和9县城、20个乡镇为重点,加快城镇化进程,力争完成城镇建设投资8亿元。加快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行政中心、市文化大厦,开工建设滨江大道二期工程、望江公园入口广场、江北金融商贸区开发。建成江北供水工程、安康体育场、中心广场人防工程,加快大桥路综合改造、供排水管网改造、城区电网入地改造、江南城堤综合改造、城市夜景灯饰工程建设,积极做好汉江三桥、南二环建设工程和城市天然气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公共汽车站、陕南中药材批发市场建设。建成紫阳、平利、旬阳、白河、汉阴等5县城供水工程,力争石泉、镇坪、汉滨区瀛湖镇供水工程列入省上计划并付诸实施。抓好汉阴县城南新区开发、平利城南开发、紫阳城区综合开发、石泉向阳大街改造。加快恒口综合示范镇建设。
      四、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保持投资快速增长。围绕全年62亿元投资目标,继续加大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力度,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改善投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加大“跑省进京”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资金支持。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开展全方位的银企合作,扩大信贷规模。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管理。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4个,投资30亿元,其中续建25个,新开工11个,竣工收尾8个。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按照“四项”基本制度的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继续实行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负责制,落实业主责任。积极推进安康火电厂、天宝黄姜系列产品开发、富硒矿泉水等60个总投资468亿元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建立“建设一批、开工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前期工作新机制。
      五、以公路交通建设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安排投资4亿元,新铺县乡油路373公里,新建、改建二级公路128公里,改善四级公路152公里,新修通村公路 350公里。促进西汉高速公路宁陕段加快建设进度,完成境内97公里路基,促进尽早开工建设西安-安康-重庆高速公路安康段,全力做好西安-安康-重庆、安康-武汉铁路复线和安康铁路枢纽站的援建工作,积极推进安康-武汉高速路的前期工作。 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建成金州330KV输变电工程,镇坪—安康110KV输变电升压、紫阳110KV变电站开工建设。实施岚皋、紫阳、镇坪、平利等南部4县小水电上网工程;改造汉阴、石泉、镇坪等县城电网。建成黄石滩水库、安康新一代气象雷达系统工程。开工建设洞河水库,完成白鱼河水库除险加固,推进汉江干流安康重点段防洪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六小”工程建设,新建沼气池5500口,启动100个重点村建设,扶贫移民6000人,生态移民搬迁1840户7500人,解决5万贫困人口脱贫和农村7万人饮水困难问题。
      六、坚持“生态立市”,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全年计划造林50万亩,其中:天保工程造林35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500平方公里。加大城镇周边、公路沿线、重点风景区和江河库区两岸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秦岭、化龙山生态功能区保护。建成安康江南污水处理厂、市垃圾处理厂,形成日处理污水3万吨、垃圾300吨的能力;加快实施岚皋、紫阳、汉阴等一批县城垃圾、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抓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保护项目包装上报争取工作,加大汉江水体保护。
      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招商引资。全面完成市、县区国有企业的改制任务,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改革农村医疗卫生体制。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部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改进招商方式,搞好招商活动,狠抓跟踪落实,力争当年完成签约项目100个、项目履约率80%以上。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提升高等教育。当年计划高中招生1.6万人,扩招2000人。力促安康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运转,分别招生2420人和2810人。继续实施五县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和3县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 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11个项目建设任务,确保市传染病医院、市急救中心主体及9县传染病区建设年内完工。完成新建、改建40个乡镇卫生院。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力争当年新增就业9500人。切实做好“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低保”工作,发展农村养老和医疗保险。 继续实施好为民办实事,新修便民桥300座。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发展体育事业,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进信息化进程。

      附件:安康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