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2010年信贷增长指导意见的通知 | 公开目录: | 政府办文件 |
索引号 | 719776475/2017-0147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0年05月28日 |
文号 | 公开日期: | 2010-05-28 08:57 | |
有效性 | 已失效 |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批转2010年信贷增长指导意见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安政办发〔2010〕5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安康市2010年信贷增长指导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五日[NextPage]
安康市2010年信贷增长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安康中心支行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为关键的一年。为充分发挥信贷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引导全市金融机构抓住实施安康突破发展的重大机遇,努力增加信贷投入,积极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结合安康实际,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信贷增长总量的预期目标
2010年全市金融机构信贷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全年信贷投入要注重优化信贷结构,突出信贷投放重点,确保2010年全市信贷投放不低于去年信贷增加额,信贷增长速度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二、金融机构的信贷投向重点
(一)保证重点产业和项目的信贷需求。围绕安康市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全市120个重点项目特别是以清洁能源、新型材料、富硒食品、生态旅游和特色物流等为重点的73个产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步伐。优先满足市级重点续建和收尾项目资金需求,合理安排信贷资金支持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链条长、投资效益好的市级重点新开工项目。继续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信贷原则,调整信贷结构,统筹配置信贷资源,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
(二)继续加大“三农”信贷投入力度。各金融机构要按照中省市关于扶持“三农”发展的政策规定,全面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和涉农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服务工作。建立农村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完善农村扶贫贴息信贷管理机制,稳步推进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重点扶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稳步推动农村融资性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深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房抵押贷款试点。积极做好大学生“村官”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信贷支持。
(三)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信贷投入比重。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发展中小企业贷款的增信方式和手段,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探索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积极开展依托专业市场、行业协会、核心企业或工业园区的中小企业打包贷款、联保贷款等创新品种,推广动产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保理业务、并购贷款等新型业务。
(四)加大改善民生的信贷投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妇女、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和创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支持,逐步实现小额担保贷款向个人创业贷款的过渡。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资源优势,建立健全“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的长效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信贷助学服务体系,扩大国家助学贷款发放范围,加强和改进生源地助学信贷服务。
(五)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的信贷支持。优先扶持文化、物流和旅游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全面落实陕西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振兴指导意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银团贷款、资产证券化以及以项目受益权和收费权为抵押的贷款业务,为重点文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信贷投入。创新物流企业供应链贷款、法人担保贷款,重点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冷链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大对提升物流业层次和水平的信贷支持。围绕落实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大对核心景区建设和旅游要素市场的信贷支持,提升旅游服务及产品层次,加快安康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步伐。
(六)着力促进房地产金融市场良性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关于房地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继续支持城乡居民个人自住和改善居住条件的贷款购房需求,积极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及小城镇建设的金融服务。同时,从防范资产泡沫和信贷风险角度,不断完善房地产金融监测和服务体系,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强化市场约束作用,切实防范各类风险。
三、信贷增长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创新政银企合作方式,构建政银企全方位的信息共享和协调互动机制。人民银行要加大货币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指导商业银行前瞻性地应对经济周期和产业变化,提高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能力;及时向地方政府通报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搭建灵敏、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为政府解决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着力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对金融机构窗口指导,逐步完善贷款调查和市场监测制度,定期分析经济运行趋势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向投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中小企业发展和民生需求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项目的信贷支持,在防范风险的同时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
(三)完善信贷服务机制。各金融机构要科学安排贷款投放计划,合理确定贷款权限,完善贷款责任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贷款服务水平,全面开拓信贷市场。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政策,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提高信贷资金的配置效率。创新适合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做好货币发行和支付结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确保现金供应和资金汇划清算的快捷高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入手,不断加强个人与企业信贷征信系统建设和信用村镇、信用社区建设,大力推进金融生态模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信用评级范围,培育信用评级市场,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规范社会信用秩序,为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入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实现安康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