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 > 正文内容
    文件名称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公开目录: 政府办文件
    索引号 719776475/2017-018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公开责任部门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2年03月31日
    文号 公开日期: 2012-04-09 10:55
    有效性 有效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康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安康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


      为加快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编制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总体规划的通知》(陕财教[2011]33 号)和《陕西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标准(试行)》要求,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现结合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基本情况
      “九五”以来,我市以实施“两基”攻坚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改善办学条件为中心,通过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实施,使全市义务教育面貌焕然一新,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学校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办学效益和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11-2012学年度,全市有义务教育中小学校1004所,在校学生31.3万人,其中:初中165所,在校学生 11.35 万人(其中寄宿生 5.48 万人,占在校学生的 48.33%);小学839所(不含教学点), 在校学生19.95万人 (其中寄宿生3.33万人,占在校学生的 16.69%)。有教职工 2.18 万人(其中:小学1.3万人,初中0.88万人);全市义务段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210万平方米。但是,对照标准化办学要求以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来看,全市义务教育校舍基础、装备条件和师资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教育资源不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城市人口的迅速扩张,中心城市和县镇学生人数不断增
    长,造成城市和县镇学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校舍功能用房、生活设施、教学设备和活动场地非常紧缺,学生拥挤、“大班额”现象十分突出。二是校舍不足,生活设施短缺。特别是中小学校生活服务用房和后勤服务设施条件较差,学生宿舍拥挤不堪,大通铺、学生校外租房、家长陪读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大多农村中小学无学生餐厅,不能满足学生就餐的需要;厕所主要是砖土木结构的简易旱厕,卫生条件极差。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校的卫生、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家长对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极不适应,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三是学校装备条件落后。特别是理、化、生实习实验设备、体音美器材、图书资料、多媒体远程教育信息技术设备等配备的数量不足、质量低下,难以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四是师资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校长和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全市以优化教育结构和整合教育资源、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出发点,结合我市各县区实际,在充分考虑做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和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前提下,从 2011 年起到 2020 年,全市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安排、逐年推进”的思路,使长期保留的乡镇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和九年制学校建设达到省颁标准。同时,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力求做到硬件从严,符合标准,软件从优,凸现特色和亮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为依据,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集中力量解决义务教育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重点,逐步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和县域之间的差距,全面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二 )目标任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中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的要求,从 2011 年起,实施教学装备项目,为设施设备短缺的农村中小学配齐图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音体美器材和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达到标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教育信息化水平。实施校舍改造类建设项目,具体包括:一是配合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支持农村学校改善就餐条件或配备必要的餐饮设施;二是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食堂餐厅、供水饮水设施设备、清洁环保厕所、取暖设施设备建设,基本满足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食宿条件;三是实施城镇中小学扩容改造项目,重点支持县镇学校新建或改扩建,逐步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项目终期,全市项目学校在校学生净增加1.73万人,寄宿生净增加6.11万人,生均教学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和学生厕所分别达到 3.27 平米、2.85平米、1.04平米和0.22平米。到2015年,全市60%义务教育学校达到省颁标准,到2020年全部达到省颁标准。
      三、建设规模和投资概算
      (一)建设规模。全市2011-2020年规划项目学校575所,其中初中140所,小学435所。土建类规划项目学校244个(其中:小学 145 个,初中 99 个),规划校舍建设总面积 43.15 万平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20.37万平米,生活用房21.39万平米,行政办公用房 1.39 万平米。按照学校类别分,小学规划校舍建筑面积22.28万平米,初中20.87万平米。规划建设体育场面积4.9万平米。规划教学装备购置类项目学校 573 所,其中购置学生用床7.23 万单人张,购置图书 260.14 万册,课桌凳 8.82 万单人套,购置计算机9472台,远程教育设备2.78万套以及实习实验设备等。
      (二)投资概算。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规划总投资8.46亿元,其中:校园校舍土建规划投资6.39亿元,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投资3.01亿元,生活用房3.04亿元,行政办公及体育场投资0.34亿元;教学装备购置类总投资2.07亿元,其中:购置生活设施投资0.18亿元,购置图书0.26亿元,课桌凳0.13亿元,计算机0.33亿元,远程教育0.31亿元,实习实验设备0.86亿元。
    四、保障措施
      (一 )加强领导,健全机制 。各县区政府要将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扎实推进。要成立由有关部门参加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建设资金,组织工程实施等工作。在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安排财政预算和制定相关政策上,对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要给予优先考虑和优先安排。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明确责任,确保工程建设任务落到实处。教育部门要做好统筹规划和实施工作,积极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要把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给予重点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人事编制部门要根据标准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核定学校编制;建设部门负责落实新建改扩建校舍的优惠政策;规划部门负责协调学校建设用地及校舍规划;其它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形成合力,确保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二 )加大投入,确保资金落实。进一步强化“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职能,切实承担起县区级统筹管理和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责任。一是各县区政府必须多方筹措资金,继续加大市县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二是积极争取中省专项资金支持;三是将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土地出让金收益的 10%主要用于标准化建设;四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工程建设各项收费进行减免优惠,为工程建设开辟“绿色通道”;五是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调整学校布局,处置闲置资源,用于标准化建设,为标准化建设提供财力保障。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加强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一是建立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在城乡学校之间、强校与弱校之间,建立校长和教师轮岗、对口交流、挂职交流机制;二是继续开展支教、送教下乡活动;三是积极探索新型教研模式,解决薄弱校教育教学疑难问题;四是继续实施校长、教师轮训制度,争取利用两年的时间,将在职校长教师轮训一遍,以提高现有师资水平;五是解决薄弱校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六是适时招聘优秀教育人才,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专业结构,为标准化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在注重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注重“软实力”建设。按照教育规律、教育特点和对学校的要求,以构建生态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品位。一是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执行国家课程方案,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树立新的课程理念,转化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二是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学校管理,向科学管理要质量。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现代化水平,着力提高教学效率。四是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
    评估体系和素质教育导向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五)加强督导,科学评估检查。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监控和督导评估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情况作为对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考核的指标之一和对学校表彰奖励、校长考核任用、评选先进以及专项建设工程设立的重要依据。做好工程实施到工程验收环节的全程监控,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对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推广。 

    公文PDF:安政办发〔2012〕34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