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安康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 公开目录: | 政府办文件 |
索引号 | 719776475-20200-2013-00044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3年02月28日 |
文号 | 安政办发〔2013〕16号 | 公开日期: | 2013-03-01 17:33 |
有效性 | 已失效 |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3年安康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2013年安康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2月28日
2013年安康市应急管理工作要点
2013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美好安康为目标,以实施《“十二五”期间安康市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为抓手,以加强能力建设为重点,坚持应急与谋远齐抓,防范与应对共管,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陕西省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不断提高依法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能力,努力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告工作
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严肃值班纪律,强化应急值守,进一步完善应急值守工作规范,切实加强应急值守综合应用系统的应用,不断提高应急值守的制度化、现代化和规范化水平。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安政办函〔2012〕190号)要求,严格落实突发事件信息2小时报告的时限要求,进一步拓宽、畅通信息渠道,确保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事件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谎报、不瞒报。要加强信息研判,建立健全较大以上突发事件研判会商制度,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认真做好办公室传真的收发、登记、传递工作,扎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动态信息的报送与发布,不断提高信息报送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加强对专项预案、部门预案、重大活动预案编制和修订的指导,适时修订市总体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完善预案修订流程,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修订、审核、发布、备案制度,做好应急预案的统计、建档、归档工作,不断提高预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活动,重点加强高风险地区、高危行业和基层组织的应急预案演练和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演练,不断完善和丰富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防范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三、全面推进应急体制机制建设
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要求,加快完善应急体制建设,进一步理顺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公安、民政、卫生、安监等应急委成员单位的组织机构建设;镇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深入开展应急管理机制研究,建立和完善风险隐患排查、演练评估、应急联动、资金保障、物资管理、社会动员、救援队伍调用等机制,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探索跨行政区域的应急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的应急联动机制。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和应急管理考评机制,加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总结分析评估,加强对各级各有关单位应急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切实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按照省政府安排部署,建立十堰、商洛、汉中、达州、安康五市跨区域重大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加强应急管理合作与交流,提高区域内协同应对和处置跨区域突发事件的时效和能力。
四、扎实实施应急体系建设规划
按照《“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陕政发[2011]79号)和《“十二五”期间安康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安政发[2012]36号),认真做好各级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之间以及与相关规划之间的衔接,充分利用好存量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切实提升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的能力。在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等规划中充分考虑各类危险源、重点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等因素,统筹安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激励和惩戒机制,夯实各方责任,严密组织配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扎实推进《规划》实施,确保《规划》建设任务按时完成。
五、不断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
进一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及使用管理办法,加强物资动态监管,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拨征用和紧急配送体系,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装备水平和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要依托市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采取政府储备与社会储备、静态储备与动态储备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配备必要的装备器材和抢险物资,切实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工作需要。加强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县(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建设,充实完善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专职或兼职救援队伍,切实增强各级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逐步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镇、村(社区)要重点加强维稳调解、民兵应急救援、义务消防队、卫生医疗、事故救援、志愿者队伍等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治安巡逻、公共卫生、抢险救灾等应急队伍间的合作,切实提高社会救援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建立应急管理专家数据库,制定《安康市应急管理专家组工作规则》,适时优化调整应急管理专家组结构,积极组织开展研讨、调研和考察活动,充分发挥应急专家组在预案编制、修订和突发事件处置中的作用,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六、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统一标准、整合资源、软硬并重”的原则,结合江南城区市级机关单位北迁,加大部门应急资源的整合力度,进一步优化《安康市应急平台建设方案》,搞好项目审批和招投标工作,全面启动市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2013年完成市级应急值守综合应用系统、语音调度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的部署应用工作。旬阳县应急平台建设要同市应急平台建设同步进行,加快工作进度,尽快完成县级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方案的制定和送审工作,落实建设资金和建设场所,争取2013年启动应急平台建设,切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它各县区要立足实际,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力争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市级应急平台建设,2015年底基本完成县级应急平台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七、深入开展基层应急示范点建设
继续开展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按照《安康市创建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标准》,今年各县区至少要创建3至5个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力争全市新创建4个省级、10个市级、30个县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示范点要坚持以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的“十抓”为突破口,以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的“五个早”为重点,突出加强农村综合应急能力,不断扩大基层单位覆盖面,推动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全面实现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切实提升示范点建设水平。要将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乡整体规划,利用公园、学校、人防工程、体育场馆、广场、绿地等公共场所,加快推进建设,增设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储备一定数量的应急物资,形成避难场所的基本功能。今年汉滨区要建设(改造)一个标准化应急避难场所,其他县区建设(改造)完成一个应急避难场所。
八、继续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和培训工作
突出抓好《陕西省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不断增强趋利避害、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能力。要依法将应急知识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进一步提高依法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水平。要继续做好《陕西省公众应急指南》的发行工作,不断提升“安康市应急管理网站”创办水平,使其成为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服务公众的平台。要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等契机,通过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络等多种手段,积极开展应急知识普及,不断提高公众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要依托各类领导干部培训班、公务员培训班,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力度。各县区、各单位要继续选派优秀基层应急管理干部到省应急办进行挂职学习锻炼,要进一步丰富宣教培训形式,灵活运用以会代训、专题培训、网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应急培训,切实增强应急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公文PDF原件:安政办发〔2013〕16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