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选贤能。宁陕县坚持把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作为领导班子配备方案的一条重要原则。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对群众推荐的后备干部初步人选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公开考试等程序进行了首次公开选拔,按考试成绩及考察掌握的干部情况,确定正科后备干部104名,副科后备干部163名。对确定的267名后备干部,采取“交任务重点培养、给位子锻炼提高”等培养措施,促使优秀年轻干部尽快成长,为乡镇党委换届配备领导班子,储备了一批较高素质的后备干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新提拔的10名同志和向重要区域、重要岗位调整的干部,都是在公开选拔后备干部中各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同志。为了做好乡镇党政正职的配备工作,出台了乡镇党政正职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在乡镇党委换届前,要求乡镇党政正职上报上半年工作报告提纲,以便县委掌握各乡镇党政正职的工作实绩。进行新一届乡镇党政正职配备时,采取了县委全委会票决的方式,无记名投票表决确定了14个乡镇新一届领导班子党政正职。
根据乡镇工作的特殊性,明确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继续提名正科干部年龄不超过49岁、副科干部年龄不超过47岁。14个乡镇新配备的党委、人大、政府76名科级领导,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了3.3岁;配备后的领导班子,大学及以上学历占38.2%,比上届班子提高6.2%;大专学历占51.3%,比上届班子提高7.4%。此外,在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他们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大胆破格启用优秀年轻干部,重视选拔任用女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14个乡镇党委均配备有女委员和30岁以下的科级领导干部。
以人为本聚人心。关爱基层干部,实施有情操作,是宁陕县乡镇党委换届工作的一大特色。原筒车湾镇人大副主席汪生学,先后在新场、梅子等边远山乡工作10多年,家住县城,爱人没有工作,家庭十分困难。县委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将他调整到县科协任副主席。在这次乡镇换届中,全县共有17名与汪生学情况类似的干部被调整到了县直部门工作。
针对乡镇党委换届领导职数减少的实际,把确保干部思想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听取乡镇科级干部意见。进行乡镇党委换届动员时,县委书记陈明明确要求县委组织部制发《乡镇领导干部在换届中的意愿、想法和要求记录本》,在换届考察中认真听取乡镇科级干部在换届中个人的一些合理要求和想法。考察组在干部考察中,认真听取、记录乡镇领导干部的意愿、想法和要求,记入《乡镇领导干部在换届中的意愿、想法、要求记录本》,畅通了干部“说话”的渠道。
县委在研究乡镇领导班子配备时,充分考虑乡镇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的艰苦,合理安排乡镇未重新提名人员,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对一直在基层工作、担任科级职务满10年以上、家庭有一定困难的调整到县直部门工作。对9名到龄不提名人员的乡镇科级领导,根据个人意愿均进行了妥善安置;对4名在换届考察时,群众测基本称职、不称职票比例达到1/3以上的科级干部给予就地保留原级别待遇,其中对2名群众推荐票、民主测评票较低的就地保留原职级人员,抽调到县上从事旅游开发,以发挥他们的作用,缓解思想压力。通过这些措施既解决了乡镇领导职数减员问题,也解决了这部分干部的实际困难,尤其是让仍在乡镇工作的干部看到了希望,更加坚定了他们扎根基层、奉献为民的信心,从而凝聚了人心、焕发了创业热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