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康旅游
- 主题教育
- query
- 生态
- 圆满
- 宁陕
文件名称 |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 公开目录: | 政府办文件 |
索引号 | 719776475-20200-2014-0248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责任部门 | 市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 2014年06月27日 |
文号 | 安政办发〔2014〕88号 | 公开日期: | 2014-07-03 18:02 |
有效性 | 有效 |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据《中共安康市委、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人文安康建设的意见》、《中共安康市委关于加快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现对加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精神支撑。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满足城乡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要求,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为主题,以“弘扬汉水文化、建设人文安康、办人民满意文化”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内容,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公益性为统领,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原则,通过打造系列品牌活动,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共建共享,推进安康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全市人民群众对健康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遵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原则和“市抓龙头、县抓重点、镇抓示范”的要求,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善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
(三)总体目标。以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为目标,以城镇化建设、乡镇机构改革、扶贫、陕南移民搬迁和新型社区建设为契机,开工建设一批骨干文化设施项目,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十二五”末,实现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全覆盖;“十三五”末,购书费用达到人均1元钱标准,图书馆藏书量达到300万册,实现全市人均1册图书目标;实现10个县区达到省级以上“文化先进县”标准;实现全市“三馆一站”达到国家三级馆站以上标准。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满足城乡群众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二、目标任务
(一)争创中省文化先进县。争创国家级、省级文化先进县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水平有效载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安康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安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引擎。汉滨区、旬阳县要巩固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成果,提高各项工作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汉阴、宁陕、紫阳、白河县要加大省级文化先进县创建力度,力争在2014年达标验收;岚皋、平利、镇坪、石泉县要积极启动文化先进县创建工作,成立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力争在2018年前达标验收。
(二)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市级公共文化设施为龙头,以县、镇、村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统筹文广、教育、科技、旅游、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实现综合利用、共建共享;要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达标上等,进一步明确服务标准,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
(三)加大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市抓“龙头”。重点抓好安康博物馆、“藏一角”博物馆、安康图书馆(安康学院)、安康数字图书馆、汉江大剧院建设;在“一江两岸”、高新区和恒口示范区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市级中心城市文化服务功能。县抓重点。各县、区要重点抓好县区文化中心建设,抓好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建设,抓好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文化活动场所。镇抓示范。我市11个重点镇要抓好综合文体中心建设,努力建成新农村示范公共文化设施。各县区对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在用足用好现有设施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和财力状况,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综合性、多功能、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
(四)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以“安康市文学艺术精品创作奖”为抓手,以重大现实题材创作为重点,加强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充分发挥作用,着力增加文化产品的供给总量,提高质量,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精心组织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打造“一县一品牌”特色文化;抓好文学、戏剧、电视剧、广播剧、歌曲和文艺类出版物创作生产;引导作者创作以弘扬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平利弦子腔等安康优秀地域文化体裁作品。进一步加强创作题材规划,努力在重大现实、革命历史、陕南移民搬迁、扶贫、生态建设、农村、少年儿童等题材创作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文艺繁荣,为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优质资源。
(五)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继续推进广场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做大“我要上龙舟节”、“安康大舞台”、“汉调二黄大舞台”等品牌文化活动,不断创新群众文化内容,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加、内容健康向上、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志愿者活动,鼓励离退休文艺工作者、艺术院校学生和其他热心公益事业的各界人士为社区和乡村提供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打造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文化活动品牌。
(六)组织实施“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消灭广播电视覆盖盲区,增强覆盖效果,建立以县为中心、乡镇为依托、服务农户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网络,到“十二五”末,基本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电视难问题。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农民受惠的原则,推进农村公益性电影放映服务体制改革,保证实现全市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指标任务,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电影难问题。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进一步推进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实施送戏下乡工程。引入竞争机制,出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政策措施,采用政府购买、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每年由政府预算资金购买文化演出服务,保证各乡镇每年至少有一场文艺演出活动,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看戏难问题。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工程。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改革,推进法人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增量提质”要求,创新服务载体、平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公共文化服务主力军作用。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合理设计、科学决策、运行高效。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进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促进共建共享。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作为评价县区发展水平、发展质量以及创建文明城市、文化民生的重要内容,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领导干部工作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编办、发改、教育、财政、人社、国土、规划、住建、旅游、体育、民宗、税务、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形成全社会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强大合力。
(二)健全公共文化经费保障。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机制。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
市财政每年预算专项资金用于实施全市重点公共文化系列工程、购买重要公共文化产品、购置公共文化服务设备、开展重要公共文化活动必需和特殊人才培养的资金。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确保全市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需求。
(三)建立文化人才队伍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启动实施艺术特殊人才培训计划,每年选派一批文艺创作、编导、表演(演唱)、舞美设计、音乐制作、组织策划等骨干人才到中省艺术院校、艺术团体进行深造。每年定期举办基层文化馆、站业务骨干培训,不断改善基层文化队伍现状,提高人才队伍素质。积极培育和发展有文艺特长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四)完善公共文化建设考评体系。采取政府组织、专家参与的方式,定期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评估考评,把公共文化建设的绩效评价提升到制度层面,纳入到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中,每年对县区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考核排名并通报,对工作突出的地区给予表彰和奖励。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6月27日
公文PDF原件:安政办发〔2014〕88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