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经过严格评审,总评得分为94.5分,已经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8月19日下午,当国家验收工作组在平利县宣布这一喜讯时,现场顿时掌声雷动。
平利县是全国最早开发利用绞股蓝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绞股蓝人工栽培基地县,在世界上已发现的16种绞股蓝属植物中,该县就占了7种,其皂甙含量高达12.2%,原草出口日本,理化指标高于其他产地,被冠名为“中国平利绞股蓝”。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将平利定为国家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后,平利县委、县政府抢抓历史机遇,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大力发展绞股蓝产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向“建设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为强力推进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平利县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领导小组,形成上下齐抓共管、部门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建立了标准化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监测三大体系,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撑。同时,他们实行政策倾斜,在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三年来,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0余万元,提供有机肥100余吨,扶持组建了农盛、五和、国彩等3个绞股蓝龙头企业和25个加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400吨;吸引安康正大和北医大制药有限公司投资500余万元,在城关、长安两镇建设GAP药源基地1000亩;抽调技术骨干14人成立了技术研究课题组,培育了11个新品系,起草的无公害绞股蓝系列7项标准于今年初被发布为我省地方标准,填补了全省执行标准的空白,属国内首创;召开现场会、培训会80余场次,培训技术骨干、示范大户8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00余份,有效提高了标准化生产加工水平。
19日上午,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委托,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斐然、西农大研究员李向民、省农业厅副处长张日成、省质检局处长陈士哲等一行7人对平利县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行检查验收。陪同检查的有副市长关业林、市政府副秘书长马晓旬、市质检局局长田培海和平利县委书记何邦军、县委副书记陈晓虎、常务副县长汪小卫及县农业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验收工作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查档案、验项目、综合评等多种方法,进行严格评审。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平利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绞股蓝10500亩,标准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3300多名农户全部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全符合国家质检要求,尤其是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