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当你漫步平利,你会感受到一股发展热潮扑面而来:近百条村级公路建设高歌猛进,绘就出一幅千军万马筑路图;50多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机器轰鸣,县城南区开发如火如荼,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诗如画,好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啊!
思路--引领发展方向
“十五”末,平利县跻身我省经济增长最快县行列之一。县委、县政府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建设的新突破,扎实建设新农村,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致力构建和谐新平利。
如何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平利县的决策者利用“贡茶之乡”的自身优势,率先突破发展茶饮产业,在现有10万亩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提出再翻一番,向“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和“西北名茶大县”建设目标冲刺;环保工业围绕两大工业园区,构建绿色饮品、生物医药、水电能源、特色矿产、水泥建材五大支柱工业,向全市工业强县挺进;生态旅游把女娲文化品牌作为全县旅游业的精神灵魂,构筑“一山两线”黄金旅游框架,打造“女娲故里游”特色品牌,实现三大经济体系协调发展。
如何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平利县公路已形成“一主两纵三横”网络,正向实现村村通油路目标奋进。与此同时,配套城乡电网,扩大广电、宽带、通讯网络覆盖面。改善农村水利设施,实现群众饮用水安全稳定。在城镇安装路灯,铺设人行道,种草植树,突出城镇各自特色,建设“山水园林城镇”;在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打造“陕西最美丽的乡村”。
如何统筹城乡和谐发展。平利县建立健全有利于城乡各种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新机制,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突破口,实施主导产业、基础设施、生态家园、群众素质、村级组织、乡村文明“六大工程”,有效地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文明和谐的新平利。
机制--催生发展活力
科学制定发展思路,创新干部机制,优化干部作风,使平利县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一新,形成了奋发有为的崭新气象。平利县的干部群众正在以创新实干的精神将县上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到实处。
“干部作风好坏,决定事业成败。培育一支作风务实、能打硬仗的干部队伍,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平利快速发展的关键。”这是平利决策者形成的共识。县委、县政府近几年一直把干部作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常抓不懈,将2003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开展以“树正气、讲团结、抓落实、促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大整顿;2006年通过开展以“实事求是、执政为民”为主题干部作风教育活动,有效地优化了干部作风,形成人人扑下身子抓发展的工作格局。县级领导率先垂范,从“三减少一增加”入手转变作风,“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减少应酬,增加到基层调研、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书记、县长直接深入到乡镇、厂矿企业、建设工地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难题。县直部门从改进服务态度、改善投资环境入手,从群众不满的地方改起,实行首问责任制,岗位座位牌制度,有效刹住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
平利在坚持用好的机制来约束和管理干部,优化干部作风调动干部积极性的同时,县委、县政府以“任务书”的形式,把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分解落实到乡镇、县直部门和项目责任人,采取阶段检查、季度考核、半年通报、年终综合考评的办法,严格执行计划生育、党风廉政建设、社会稳定和特大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在突出绩效挂钩、突出重奖严罚上下功夫,把干部的升降去留、评优树模、经济待遇与干部作风表现紧密结合。检查时,不打招呼、随机抽查,并实行检查工作连带责任制,实行“事不过三”督查机制。好作风、好机制,让所有干部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使全县上下呈现出一派蓬勃发展态势。
变化--见证发展轨迹
“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成为平利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追求!正是在求实创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好思路,好机制,必然将平利经济社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三大经济体系建设蒸蒸日上。平利绿色农业以“一业一长廊”为突破口,示范带动蚕桑、畜牧产业。今年,全县新建茶园6667亩,种植绞股蓝15600亩,茶饮产业种植面积达10万亩,产值已经突破亿元。蚕桑产业春夏两季发种达3.2万张,产茧786吨,生猪、白山羊饲养量分别达到26.36万头、16.68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0%、11%。环保工业,天宝公司冻干粉和小水针生产线通过GMP认证,众鑫公司投资100万元新建2条自动缫生产线,中国化工500强企业之一的中国昊华集团,投资2.3个亿的钡盐生产项目建设迅速。生态旅游,通过平利首届“茶之旅”文化节的成功举办,集中展示了近年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提升了平利对外知名度,让平利旅游市场持续升温。今年已接待游客3.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0余万元。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来到平利新农村示范村,你便会发现一栋栋飞檐翘角的徽派建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白墙青瓦马头墙独具一格;一簇簇桑树使整个山腰笼罩在绿茵中;一条条平整的水泥路机耕路蜿蜒延伸,路边的香樟树随风招手欢迎来人。副省长张伟在平利视察新农村建设深有感触,留下“青瓦白墙华盖房,平利农家新模样;和谐新村何处有,巴山深处画中藏。”的一番感言。如今许多乡村,环境优美,村民富裕,生态良好,成为当前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亮点,来此休闲、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
重点项目建设高歌猛进。到目前全县新开工重点项目42个,在建项目达57个。文化广场和步行景观桥竣工使用,城南开发进展顺利;民政局、水利局、广电局等南迁单位办公楼陆续开工建设;贵洛路铺油改造工程已竣工通车,通村水泥路建设完成路基处理218公里,硬化80公里,工程进度一直名我市第一;308、207省道大修工程全线开工;渡船口电站国庆节可并网发电,松鸦、正阳电站建设稳步推进,岩湾电站扩机改造正在施工;昊华平利公司基础建设完成投资4500万元,形象进度达80%。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平利卫生事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县医院门诊大楼工程正在施工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1.7%,6个月为农民报销医疗费130万元;教育事业落实了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资500万元建成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和5所农村中小学,高考全市排名跃居第五位;以创建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为目标,全面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控制指标,出生率为5.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符合政策生育率98.4‰。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启动了3个农村敬老院和34个五保户集中供养点建设,80%的五保户年内可实现集中供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