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转变乡镇职能的有益探索

    作者:佚名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本站原创 字号: 打印

    ———石泉县创新乡镇工作模式促进农村发展的调查


      当前,组成缜工作面临诸多矛盾。新形势下如何尽快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是乡镇工作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石泉县大胆创新乡镇机构设置和运行方式,积极探索乡镇工作的新路子,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一、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是解决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矛盾的迫切要求。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乡镇工作中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协同作战机构设置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现行乡镇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与务实、高效、法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极不适应,机构臃肿,冗员众多,不仅造成人浮于事,效能低下,而且严重影星和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乡镇工作方式与农村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特别是新形势下,广大农民群众最盼的脱贫致富,最厌烦的是行政命令,最欢迎的是示范服务,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基层干部摒弃旧的工作模式,把引导、示范、服务农民为工作重点来抓。三是乡镇干部素质与农村工作需要不相适应。做好新时期的农村工作,关键在建设一支懂政策、懂经济、懂服务的高效、务实、充满活力的干部队伍。面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形势,迫切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把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二、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的主要做法和初步成效。
      今年以来,石泉县委、县政府在认真调查研究,深刻分析农村工作面临新矛盾的基础上,适应加快发展的新要求,大胆决策在部分乡镇进行精简机构设置,按照产业发展需要组建服务队的改革探索、实现了发挥乡镇职能与促进经济发展“双赢”目标。他们的做法,概括起来是“四改革”:
      1、改革乡镇机构设置,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合理设置机构。各乡、镇立足乡情实际、资源优势和产业重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设置机构。对过去重复设置、职能不清和工作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消;对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对业务单一、工作量相对较小的机构进行挂靠。乡镇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组合方式,全县不搞一刀切,提倡各乡镇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多数乡镇按照党政综合管理、社会事务管理、主导产业建设等职能分类重组工作机构,普遍保留了党政、社会事务等综合类工作机构,大幅度精简了一般事务性机构,围绕经济发展灵活设置了一批产业服务机构。饶峰镇改革原有机构设置,新设了烤烟、基础设施建设、蚕桑畜牧产业、财政林业、计划生育、党风廉政治安环保、党建精神文明及后期保障和督察考核8个工作组。池河镇撤消松柏、前池两工作站,合并畜牧站等5个单位,挂靠移民办等4个单位,组建了党政、社会事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财税所等7个综合性办事机构,以及畜牧产业、蚕桑林业、药材产业、文化旅游等5个产业服务队,将原来的24个机构精简为12个,减少了50%。
      2、改革乡镇工作模式,构建以产业发展服务队为主体的运作机制。在新的乡镇机构设置基础上,大胆改革“领导抓片、干部包村”的做法,把乡镇工作大体合并成两大块,即党政事务和产业服务。对党政事务工作,大部分乡镇设了较为精简效能的综合性工作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内部细化职责,保证了新旧工作模式的工作机构,实行统一领导,内部细化职责,保证了新旧工作模式的有效对接。产业服务方面,围绕本乡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需要,组建产业服务队或办公室,实行专业化分工。如池河镇设置了畜牧产业、蚕桑产业、农业开发等服务队,对产业建设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按照“协会+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民发展产业。建立基础设施服务队,专门负责项目的引进、建设工作,变过去的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
      3、改革干部管理方式,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管理机制。石泉县在转变乡镇职能中,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重新调配干部,整合人力资源。对乡镇内设办(所、队)负责人,实行竞争上岗,经个人报名、资格审查、竞岗演讲、组织决定等程序,最后由乡镇党委、政府进行聘任或任命。对一般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干部根据所学专业和工作特长自主择岗,各产业服务队按照发展需要进行优化组合。对暂时没有选聘的干部实行待岗学习,或安排临时性工作进行锻炼提高。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实行“三变、三不变、三鼓励”政策,即变工作岗位,不部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带薪创办领办民营企业,带薪到村和社区工作。
      4、改革考核奖惩机制,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各乡镇普遍实行一项产业,一支服务队,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权责一致、效能管理。考核目标的确定,从过去单一的数量考核转变为数量考核和质量效益并重。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年终考评及评优树模直接挂钩,实行重奖重罚。有的乡镇拿出第十三个月的奖励工资作为奖励基金,按干部目标责任考评得分进行分配,任务完成好的进行重奖,完成任务差或没有完成的少发或不发年终资金。饶峰、池河等乡镇还从每名干部月工资中暂扣100元,作为年度工作风险金,依据任务完成情况按比例发放。
      乡镇职能和运作模式的改革探索,改出了压力,改出了活力,也改出了生产力,使乡镇工作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一是促进了产业发展。通过改革,初步构建了党政事务和经济发展两大服务体系,使乡镇工作重心真正转到抓经济、抓产业和抓服务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池河镇上半年工农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8.15%,农民现金收入新增230元。饶峰镇新发展药材、蚕桑等主导产业2600亩,农民增收50元。二是整合了人力资源。各乡镇普遍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实现了干部资源的优化组合。在乡镇日常事务性工作力度不减的前提下,通过组建产业服务队,使每名干部自觉向专业化分工方向发展,有利于干部知识的更新和特长的发挥。同时,随着专业服务队的发展壮大,也为今后干部分流开辟了渠道。三是带动了作风转变。新的机制使乡镇工作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局面,即干部下村入户的多了,蹲机关的少了;工作中讲科技、讲政策、讲方法的多了,对群众搞行政命令的少了;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多了,群众上访的少了。饶峰镇蚕桑畜牧组的8名成员,抓住蚕桑生产的关键时机,下村入户搞动员、抓服务,使该镇蚕桑发种和产量比上年增长40%。池河镇产业服务队统一购良种、农药和化肥,直接送到农户和田间地头,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深受农民赞誉。四是理顺了工作机制。通过改革,形成责权挂钩、分级负责的管理格式,进一步明确了乡镇领导、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的工作职责,提高了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
      三、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的几点启示和思考
      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比较有效地把乡镇开展农村工作的方式由直接决策变为出谋划策,由直接指挥变有引导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乡镇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农村工作水平。石泉县的做法,也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索。
      第一,必须科学界定乡镇职能和机构设置。转变乡镇职能,首先要对乡镇职能进行科学划分和合理界定,也就是要明确乡镇政府“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重点发挥好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要把工作重心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主要精力转到“抓产业、抓服务”上来,把工作职责定位在“维护稳定、服务农民、促进发展”上来。
      第二,必须紧贴发展需要转变乡镇职能。围绕发展设置乡镇机构,转变乡镇职能,创新工作模式。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转变乡镇组织方式和领导方法,切实规范行政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公开、公正、透明地履行政务,更多采用经济、法律、民主和教育的手段来示范引导、协调服务和促进发展。
      第三,必须着力解决乡镇转变职能中的困难和矛盾。乡镇政府是我国政权体制和行政体制中的一级基层政府,必须赋予乡镇必要的事权、人权和财权,达到乡镇工作层面上责任和权限的相对平衡,解决目前乡镇一级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的问题。逐步理顺财政体制,科学合理划分事权财权,激发乡镇财源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化解乡村不良债务,使乡镇有充足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坚持管人与管事相结合,赋予乡镇一定的人事自主权,特别是涉及产业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工作机构的管理权限一般不要上划。同时,按照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原则,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乡镇干部交流机制,实现在县直与乡镇、乡镇之间以及党政部门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理有序流动。
      第四,必须下功夫提高乡镇干部的素质。不断提高干部素质,是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基本前提。当前,要着重提高三个方面的素质:一是执政能力。加强理论、科技、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乡镇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农村工作的水平。二是群众工作能力。进一步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干部的宗旨意识,学会用说服、教育和示范等方法,做好群众工作。三是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策、法律的学习,促进乡镇干部自觉用法律约束行政行为,用政策指导和推动各项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安政网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