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平利,寒意渐浓。然而,在全县12个乡镇的田间地头,蚕农们裁桑建园、深挖除草、修枝剪稍、涮白施肥,扩大产业规模,开展冬季管理,加快基地建设的场面随处可见。
“千株桑,一亩园,两吨桑叶,四张蚕,300斤蚕茧,2000元钱。”这是平利县着力提高亩桑和张产效益,做大做强蚕桑产业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指标,在2006年依靠科技推广得以成功实现。
为彻底改变蚕桑生产亩桑产叶量低、张产茧低、养蚕效益低的“三低”现状,该县借“东桑西移”和茧丝绸市场回升的大好机遇,从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入手,不断加大对科技应用的扶持服务力度,有效激化了生产活力。县蚕桑产业办6 名技术人员对12个乡镇实行技术承包,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的县供销社金桥公司在乡镇分片成立8个蚕桑技术服务站,对兴隆、西河、老县、三阳等8个蚕桑生产基地乡镇的50个专业大村,组建了专业合作社,聘请兼职技术人员50名。县、乡、村三级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对8 个基地乡镇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的要求,召开技术培训会400余场次,培训蚕农20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0份。按照“桑园管理规范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上簇自动化”的要求,全县7.6万亩桑园90%以上完成三季养蚕四季管理,兴建小蚕共育室510处,共育小蚕10500张,搭建室外大棚410个,养蚕2050张,推广应用省力化蚕台1500床、方格簇150万片。为蚕农无偿提供防虫石灰、新优蚕簇具价格补助等40余万元。150万片方格簇所产蚕茧100万公斤,黄斑、双宫等下茧比例降低17%,金桥公司在按统一质价标准收购的基础上,每公斤再上浮1.0元,蚕茧升值及价格补贴为蚕农增收200余万元。“我今年兴建小蚕共育室一处,购回方格簇10000片,靠3个室外大棚养蚕30张,90%都是一级蚕茧的好价钱,收入20000余元。看来,养蚕还是要靠科技。这不,我今年早就着手桑园冬管了,为的是明年有个好收成。”西河乡东坝村六组村民党世安兴奋地说。
科技应用有效提高了蚕农生产积极性和产业效益,全县今年养蚕发种5.1万张,产茧1516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和18%,仅此一项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余元。进入盛产期的5000余亩密植桑园,亩桑年养蚕达3张,产值超过2000元,创造了近十年来的历史新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