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亿元完成“两基”攻坚 城区教育资源实现整合
说起安康教育事业,就不能不提到我市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两基”达标任务这一永载史册的成就。从1994一2005年整整12年的奋斗,累计投入9亿元,使我市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这也是我市五年来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均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最好例证。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切实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扩大“两基”成果。2006年春季全市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408811人,免除杂费金额4029万元;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143535人,免费教科书资金金额575万元;补助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34566人,补助金额623万元。
“十五”期间,全市新建教学楼1608幢95.5万平方米,排危、改扩建校舍64.7万平方米,学校内部设施基本达标,教育信息化显著提高,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楼房化。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由1994年的80.2%提高到98.58% ;初中在校学生由1994年的68504人增长到152794人,增长了2.23倍。扫盲工作进展顺利,五年间,共扫除文盲6.7万人,复盲率控制在4%以内。
高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全市高中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以及校均规模数分别由2000年的8378人、18428人和512人扩大到2005年的17334人、47173人和1348人,增长率分别为107%、156%和163% ,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2005年,全市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35.8% ,较2000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职成教育稳步发展,服务“三农”成效显著。全市10个职教中心建设全部启动,其中7个建成并发挥作用;建成15个骨干专业、60所省市级示范农技校,年培训农民达20万人次、农民技术骨干5000名,培训干部职工10万人次。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30所,在校生达17458人。
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安康学院成功合并、挂牌,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各项工作正常运转。民办教育取得新突破,审批筹建民办中学1 所,填补了全市民办普通高中的空白。
骨干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已建成省市级示范中小学幼儿院35所,省市级重点高中21所,省市级素质教育优秀学校18所,国省市级骨干专业15个,省市级教育强乡镇56个。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发挥,有力推动了教育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