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药水游三大产业发展拉动全市经济持续增长

    作者:董良军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固定资产投资达232亿元 生产总值跃过百亿大关

    市一届党代会以来的这一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抢抓西部大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等历史机遇,冷静应对和有效处理社会转型期新问题,实施“建设绿色安康”发展战略,战胜连年自然灾害,突出培育以“药、水、游”为主的特色产业,使经济保持持续增长,安康大地焕发勃勃生机。
    这一时期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和奋起改变落后面貌的五年——全市生产总值于2003年首次跃过百亿元大关,2005年GDP达到137.85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8.5%,实现财政总收入10.6亿元,同口径比“九五”末增长93.9%,多年赤字得以遏制,开始实现收支平衡。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3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99元,分别比“九五”末增加2083元、551元。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2.8亿元,年均增长18.3%,比“九五”增长1.76倍。此外,绿色产业、劳务经济和农税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十五”目标基本完成。
    欠发达地区的又快又好之路,关键在于依托特色资源,培育特色产业——以“药、水、游”为先导的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医药、水电、旅游、茧丝、矿产等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目前我市批量生产的医药产品中有国家级新药10个,省名牌产品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截至2005年,建成符合GAP标准的种植示范园5个,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0万亩,中药产业增加值达到9.5亿元,占全市GDP的8%;水电开发高潮迭起,5年吸引20亿元开发安康小水电,其中已建9处,投资10.8亿元。正在开工建设的电站23处,已开展前期工作的30处。石泉电站扩机、喜河电站建设加快,蜀河电站开工,旬阳电站、白河电站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生态旅游蓬勃兴起,“十五” 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45万人次,年均增长21.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3亿元,年均增长14.7%,占GDP的3.4%;作为全国重要的蚕桑产业基地,茧丝产业实现四个翻番:发种量由45万张增至100万张,蚕茧产量由1500万公斤增至3000万公斤,厂丝产量由1000吨增至2000吨,蚕桑产业收入由5亿元增至10亿元;矿业方面,“十五”矿业年增长率达10%以上,截至2005年,全市矿产及冶金工业实现产值1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4%;此外,烤烟、蚕桑、魔芋等初步实现产业化经营,“十五”末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达到25.8:28.7:45.5,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末的15.2%上升到“十五”末的16.6%,工业对全市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展望未来,只要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省政府“陕南突破发展”战略,秉承优良作风,在抓电、强药、扩桑、精茶、名游、美食、慎矿上狠下功夫,依托山水、立足富民、形成产业、多元发展,扎扎实实大干五年,到“十一五”末,一个环境友好型、生态效益型的新安康一定会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