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科技创新创出全市经济社会效益“双赢”

    作者:田丕 刘安琴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这是安康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5年,也是安康科技创新能量不断释放的5年。市一次党代会以来,在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的大潮中,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亮点纷呈。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40%,对工业生产的贡献率达到38%。
    我市技术创新工作重点围绕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选择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集中科技资源,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取得了一批重要技术成果。近5年来,全市共实施各类科研开发项目314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90项,取得科技成果113项,获省市科技奖励110项,其中省级奖励29项。农业方面,共培育新品种17个,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150多个,农业适用新技术100多项;工业方面,共研制新产品130多个,开发和引进新技术70多项,有20多个新产品和新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我市科技人员陈虎自主开发的“智能五笔”及北医大安康药物研究院对绞股蓝系列产品的创制,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国家产生了一定影响,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为全市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证。开发国家新药10个,其中,省名牌产品2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有20多项中药新技术、新产品获得自主知识产权。200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安康确定为以中药现代化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重点实施的优质高效畜牧业、优质粮油、优质高效蚕桑、高效设施农业、特色果品和名优花卉六个科技示范项目,已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量达到146家,产值超过2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
    目前全市已拥有科技活动机构65个,其中科研机构11个,科技推广机构54个。全市企事业单位中,有184个单位开展了经常性的科技活动,其中,进行科学研究与试验活动的单位有33个。全市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达到4.25万人,有1300多名科技人员常从事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我市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科技特派员试点市。全市有1000多名科技人员常年在企业和农村开展新产品研发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 3000多名科技人员参与技术承包和创办、领办各类形式的经济开发实体。同时,安康科技信息网站、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安康服务站、陕西省科技图书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安康服务站和省中药现代化信息网安康工作站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市科技图书文献的检索进入了数字化的时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