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徐山林就安康文化建设强调:找准目标 抓住大头 创新方式 突出特色

    作者:市文化文物局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文化网 字号: 收藏 打印

    12月5日,省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山林应邀观看了陕西省“百县千场”文艺调演安康市专场演出并听取了安康市文化文物局局长吴少华关于安康文化工作的汇报。徐山林对安康文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安康文化发展提出了希望。

    徐山林指出,服务于人民、服务于和谐社会,是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共享人民。文化也是一样,应以人为本,服务于人民,满足于人民,着眼于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着眼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徐山林强调,农村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大头。要从发掘发展传统乡土文化着手,抓本子,抓骨干,抓阵地,大力创作当地群众喜闻乐见、乡土味浓、原汁原味的文艺作品,积极培养能够传承弘扬民间文化的文艺骨干,逐步建全方便群众的文化阵地,真真实实地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到传统的、优秀的、符合需求的文化成果。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本子。好本子可以培养演员,可以繁荣舞台,可以激活阵地。紫阳民歌一直没有在更大范围唱响,要争取在全省全国唱响。以紫阳民歌为代表的陕南民歌应探索象长征组歌一样的演唱形式,在整体上突出风格,在局部上富于变化。文艺骨干是繁荣舞台艺术的台柱子。每种文艺形成都要有自己的骨干,用骨干带动一圈人,用一圈人影响一片人,最终达到全社会的文艺繁荣。
    徐山林认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在民间文化,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在社区文化。在广大农村,要立足当地民间文化资源,融合优秀艺术元素,整理出好本子、好段子、好曲子,让农民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喜欢、一学就会。在各个城市,离退休老年群体是社会文化的骨干力量。要紧紧围绕广场、公园和城堤,针对早晚、老少和季节,总结出既形式多样又符合实际的文化活动方式和模式,因势利导,广泛推广,不断满足不同人群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徐山林强调,文化体制改革要广泛吸取发达地区的改革经验。过去靠国家财政把演员养起来,一年就排演两三场戏,大部分时间混日子,可成名后又毫无制约地走穴了。专业团体不能再养闲人了,非专业人员只能少,不能加,大锅饭要减少。要积极支持骨干、名角自愿组合,排节目,搞演出。既要一手抓老团体的改造,又要一手抓社会民间文化新团体路子的创新。
    最后,徐山林充分肯定了“县县办会节、月月有主题”和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发展思路。同时希望,办文化会节要在突出特色、提升品位、产业带动上下功夫,不能搞拼凑,不能搞千篇一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上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上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