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发挥绿色优势 奋力实施突破——访党代会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建明

    作者:董良军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安康日报 字号: 打印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安康市,如何借二次党代会东风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安康的突破发展之路该怎样破题?在中国共产党安康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市长刘建明就此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刘建明认为,“十一五”安康突破发展之路应该在“绿色产业”上做文章,这既符合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也代表了安康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这,应该是我市实现突破发展的前进方向。
    刘建明首先分析了我市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所在,他说,绿色产业在安康具有最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集中体现在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环境下生成的生物、水能、旅游、矿产四大资源的积累、开发与保护。山、水、绿色等基本要素蕴藏着巨大的开发价值——汉江水电、安康丝绸、秦巴医药、绿色食品、生态旅游等产业已初具规模;而且,绿色产业符合“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区的功能定位。绿色资源富集与生态环境脆弱并存的矛盾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守水护山的重大责任与道德义务,决定了我们只能走绿色产业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有效地保护环境、积累绿色,遵循绿色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绿色产业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基地与龙头、农业与工业、富民与富县的有机统一,有效改善城乡二元结构,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最佳选择。因此说,壮大绿色产业是安康突破发展的必由之路。
    刘建明进而谈到,安康的绿色产业发展,必须立足市情,从三个方面分层次实施突破:一是立足富民,一村一品,实现绿色种养业的突破。我市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的基础必须建立在依托山水、立足富民、多元发展上。通过“一村一品”,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衔接起来,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建设专业大村、产业大户,依靠强村大户建设高标准的绿色种养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绿色药源基地、名优特产基地,为特色工业建好第一车间;二是壮大支柱,一县一业,实现县域经济的突破。要把工业的发展,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围绕做大做强汉江水电、安康丝绸、秦巴医药、绿色食品、金州矿产五大支柱产业,按照“一县一业”的发展布局,在最具特色的产业上,率先实施突破。要通过扩大开放、政策扶持等,依靠五大支柱产业的领军人物,建成一批绿色产业龙头企业群体,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三是安康的突破发展,最终必须依靠大项目带动,大品牌立市。要通过大项目牵引大工业,依靠大工业带动大突破。着力打造巴山魔芋、安康丝绸、股蓝泼尼松三大特色品牌。通过三大品牌效应,将安康特色产品唱响全国。
    “产业形势对安康有利,产业资源也基本具备,然而要破解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的瓶颈,还必须解决好观念、交通、投资、人才等制约因素,这是突破发展的内因所在……”。刘建明对于绿色产业的破题之策有着更为清醒地认识——解决这一难题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要深入推进思想解放,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冲破体制障碍,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人文环境。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更加重视汉江的保护和绿色资源的积累,更加重视关乎安康长远发展的基础建设,更加注重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真正把政府工作重心转向为绿色产业服务上来;二要努力破解投资不足的瓶颈制约。要牢固树立项目是全局、全局抓项目的意识,建立完善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机制,为突破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三要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绿色产业突破发展必须基础设施建设先行,把公路建设向景区和绿色产业集中的区域倾斜,切实增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能力,永保碧水青山;四要统筹协调,自觉融入全省发展大局之中,争取省上在产业布局和政策引导上给予支持,解决人才、科技、管理等薄弱环节,跟进西部经济强省的建设,为安康突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条件和智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ak_sjx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