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皋县结合精准扶贫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有针对性地向全县125个村和5个农村社区选派“第一书记”,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第一书记”全覆盖。
扩大选派范围,实现村村覆盖。结合向72个精准扶贫和软弱涣散村选派“第一书记”,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成效,同步选派58名镇机关干部到剩余的53个村和5个农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实现了村村有、全覆盖。为实现精准选派,充分考虑部门项目资源多的优势,选派县直机关骨干力量到包联的精准扶贫村担任“第一书记”;选派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熟悉党建工作的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软弱涣散村、一般类村的“第一书记”;选派镇机关后备干部、组织员及大学生村官担任较好类村及先进村的“第一书记”,实现工作重点和任职村群众需求“同频共振”。
严格程序标准,选优建强队伍。严格坚持“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工作能力强、敢于担当,作风扎实、甘于奉献,熟悉基层党建、善做群众工作”四项标准,按照单位择优推荐、县委组织部审核鉴定和建议提名、镇党委会议研究任命等程序,从县镇机关党员干部中进行遴选。“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前,县委组织部举办为期一周的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要求、基层党建知识、中省市县对“第一书记”的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明确职责、严明纪律、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派出单位及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后盾作用,切实解决“第一书记”在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和指导,促使“第一书记”真正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强化管理考核,促进作用发挥。制定《选派第一书记管理考核办法》,要求“第一书记”每月驻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严格做到“五个严禁”。在认真履行中省关于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职责的基础上,做到“六个一”(即:建强一个好班子、上好一堂党课、走访一遍全村农户、记好一本民情日记、写好一篇调研文章、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县上成立督查组采取不打招呼的方式,对“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定期暗访抽查和通报。对群众不满意、工作表现差、工作效果不明显的,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整改,直至撤换并责成派驻单位重新选派;采取日常、年度和期满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第一书记”考核,将考核结果反馈派驻单位,计入个人档案,并作为评选先进、提拔使用、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并将“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纳入镇及派驻部门党委(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