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市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持续快速增长,市场运行稳定协调,取得十一五开年之胜。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较上年增长13.6%,增速高于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速。
一、2006年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一)市场运行的特点
1、消费品市场规模再创新高
2006年我市消费品市场活跃,零售额稳定增加,一致保持着13%以上的增长幅度,创造了单月超4亿、全年54亿元的历史新纪录。据全市九县一区统计,高于全市综合增长幅度的有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紫阳县、平利县、旬阳县、白河县,其中汉滨区预计完成23亿元,占全市消费总量的42.50%,旬阳、石泉、平利、紫阳县增幅高于全市一至二个百分点,起到了十分明显的带动作用。
2、城乡市场繁荣活跃
2006年,城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高于县城2个百分点。县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亿元,同比增长14.55,增幅高于县以下2个百分点。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亿元,同比增长12.55,增幅高于上年0.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零企业实现8亿元,同比增长32%,占行业比重18%。
3、餐饮业稳定增长
2006年,批发、零售贸易业预计实现零售额47亿元,增长14%,增速比上年高1.5个百分点。餐饮业预计实现零售额7亿元,增长18%,增速比上年高5个百分点,其中星级企业实现1亿元,增长18.8%,星级以外企业及个体户实现6亿元,增长18%。城乡餐饮业继续保持强劲有力的增长态势。
4、假日市场异常活跃
2006年,城乡商贸批发零售及餐饮企业努力扩大消费。狠抓市场营销,充分利用假日人气旺盛的黄金时期,推出众多促销活动,促使节日市场一派繁荣,商品销售高潮迭起。仅春节、五一龙舟节、十一黄金周期间,分别实现零售额约1.8亿元、2.0亿元、1.7亿元,同比增长18%以上,占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在40%以上,有力地推动了消费增长,显现了黄金周对节日市场的拉动。通过举办“桃花节”,“菜花节”,“茶叶节”,“山歌茶叶节”等,活跃了农村市场,促进了旅游、商贸、餐饮、农村文化等行业的较快发展,拉动了区域经济的有序增长。
5、物价相对稳定,生活必需品价格有所波动
2006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市场引导下,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仅上升0.3%,其中食品类上升1.4%,居住上升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5.3%,上升5.3%。据监测,全市城市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但由于农资价格攀升以及下半年干旱少雨,农作物减收,导致肉蛋菜价格时有波动。尤其是粮、油、肉从十一月份价格急骤上扬,影响和带动其他副食品价格搭车涨价。尽管肉类、菜类、农资类、住房类、娱乐文化类消费价格起伏波动,城乡居民对物价波动承受力有所增强。
(二)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奠定了消费增长的基础。全市工业生产平稳上升,同比增长17.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同比增长24.4%;财政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加,预计达到6700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2000元,增长8.7%。经济作物收入及外出务工人员收入不断增加,为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扩大消费提供了保障。
二是宏观调控政策引导作用明显。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引导力度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教育收费、药品价格、社会保障、新农村建设等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并起到了明显的调控作用,相对减轻了消费者后顾之忧进而提升了消费信心。
三是多种营销手段扩大了商品销售。城乡商贸批发、零售、餐饮业充分利用一年四季各种旺销时机,推出形式多样促销活动,既繁荣了市场,又刺激了消费,促进了城乡消费市场容量的扩大,推动了贸易、旅游、餐饮市场活跃和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提高。
四是消费环境有所改观。一年来,随着市场整顿秩序力度的加大、“三绿工程”下乡的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体系建设和酒类流通管理全面启动,净化了城乡市场,为消费者安全消费、放心消费提供了良好的消费环境。
(三)消费市场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消费即期货币投放不足,消费意向不强,消费总量不足。安康是欠发达地区,农业抗灾害能力弱,工业结构矛盾大,商贸餐饮企业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缺乏创新意识,大市场大流通没有全面形成。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年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居民家庭占绝大比例,决定了扩大消费的支撑力不足,制约了消费规模的扩大。同时占较大比重的中低收入群体受教育、失业、医疗、养老和预期不确定因素影响,有钱省着花的谨慎态度和节俭过日子的传统表现深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力的扩大,消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
二是消费品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据2006年12月底对2007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的调查,供不应求的49种,占比重8.2%;供求平衡的351种,占比重48.5%;供大于求的200种,占比重33.3%。一些行业产能不足,制约了消费,一些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产销不衔接。商品尽管大降价也难以增加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消费规模的扩大。
三是消费品和价格上扬,群众满意度下降。在各种市场因素的作用下,群众对消费品物价满意度下降。从年初成品油、水、电、煤、气先后价格上调,建材、农资价格坚挺,加之教育、就医、住房诸多价格的不确定,群众对未来物价预期难以乐观。据中国人民银行就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群众对物价满意度为10.8%,降到最低水平。从11月份以来,大部分粮油副食品价格不断上涨,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波动。据省工商局12月中旬对各市所在地粮油价格及市场供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呈上升趋势。如面粉平均涨幅11.4%,大米平均涨幅6%,食用油平均涨幅28.6%,猪肉市场价格区域性变化大。我市农村生猪10月份之后在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省贩猪户与安康当地生猪经销户争购生猪,引起了城镇猪肉价格上升到峰值,对双节市场供应及2007年上半年的副食品消费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四是食品安全突出。在一些农贸市场、商店,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出售假冒伪劣商品、有害食品,如注水猪肉、注水鸡肉、制售假酒假烟、有毒酱油以及黑心棉被等,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市场整顿、市场规范管理任重而道远。
二、2007年市场趋势预测
2007年全市消费品市场会继续保持平稳加快的增长。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61亿元,较上年增长14%以上,广大农村市场将增长13%以上。
从全国全省市场来看有利因素诸多:一是国内经济2006年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有关部门和专家预测2006年GDP将增长10.5%,2007年继续保持以9.5%-10.0%的速度增长。经济发展和内在需求仍然较强;二是随着经济的协调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将稳步提高,特别是新农村的建设步子加大,农村市场环境将有新的改观,农民收入保持增长,购买力继续提高;三是国家进一步重视抓流通工作,抓扩大消费,先后出台的促进流通业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将逐步显现,为扩大消费、拉动消费创造了条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进入倒计时,围绕奥运的商品消费全面启动,一个奥运消费新的契机已经到来。从国际市场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已经五年,各项履约将予以实施,国际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和制约力加大,中国市场走向世界市场的条件成熟。12月份,钢材、纺织品、家具等产品出口退税率下调,从而增加国内供给,则会抑制未来价格水平上升。
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国际市场贸易环境趋紧,反倾销贸易摩擦加剧;二是国际原油市场虽已松动,但价格仍在高位运行,给我国经济带来诸多影响,市场风险加大;三是国内消费品市场大范围价格上扬,对扩大消费有所制约;四是供过于求的商品占比重较大,多数行业产能过剩,市场供求压力将加大,对扩大流通、扩大消费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安康市市场看,一是市第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建设和谐新安康的步子加快,力度加大,将为开拓城乡市场、提升消费者信心、扩大消费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二是铁路、公路、矿山、电力、城市设施建设等新开工项目增加,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必将对扩大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职工收入起着积极的作用。通电、通路、通水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必将刺激消费欲望的提升和消费的升级;三是政府协调管理农民外出务工和农民工工资收入,大量劳动力流动将增加现金收入;四是“药水游”战略进一步实施,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等将有新的增长;五是“龙舟节”、茶叶节和菜花节等节庆会展活动的举办,以及商务部门加强了黄金旅游周市场的安排,对旅游业、消费品市场、餐饮服务娱乐业都将有较大的拉动和促进;六是全市城镇将有10余万平方米的超市、零售店、商场、交易市场、餐饮酒店新开业,不但方便了消费者消费,也为消费者增加了消费选择的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