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安康要闻 > 正文内容

    安康奏响规模化绿色经济发展强音

    作者:袁治强 时间:2010-04-24 10:59 来源:陕西日报 字号: 打印

    安康辖区内生物资源荟萃南北,素有“秦巴万宝山”之称,安康各县区因地制宜,选准几项,“规模化”发展特色经济。8月19日,平利县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国家验收,8月21日,紫阳县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之后,白河、旬阳的黄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相继通过国家验收。安康的绿色经济发展已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蚕桑产业是安康绿色经济的中坚力量,60多万亩的桑园,蚕茧产量占全省的85%以上,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茧丝绸基地。旬阳以10万亩烤烟基地为龙头,这一产业在全省的烤烟大盘里已举足轻重。岚皋县、汉滨区等近10万亩的魔芋产业形成规模后,魔芋系列产品成为日本、俄罗斯等国稳定的货源地。紫阳、平利不断壮大茶叶产业规模,新开发的“富硒茶”、“女娲茶”等各种名茶畅销全国。
      “规模化”反映着绿色经济的数量,而要使其效益最大化,种植生产必须“标准化”。平利县是全国最早开发利用绞股蓝的地区,也是全国最大的绞股蓝人工栽培基地县。被确定为国家绞股蓝标准化示范区后,平利县建立了标准化技术研究、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监测三大体系,同时在财力、人力和物力方面给予充分保障。8月19日,国家验收工作组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平利发展绞股蓝10500亩,标准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3300多农户全部实施标准化生产,完全符合国家质检要求,尤其是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值得在全国推广。”
      “科技化”是安康绿色经济发展的又一亮点。围绕绿色产业发展,安康科技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科技攻关、试验示范工作,取得了一批新的技术成果。镇坪县农科所开展了中药材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为解决种植品种退化和提高繁殖系数探索了新途径;旬阳县黄姜研究所选优繁育的“安姜3号”良种已开始示范推广。白河县黄姜植物研究所在黄姜有性繁殖、野生种驯化、化学除草和提高黄姜皂素含量栽培试验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平利县建立了目前全国惟一的绞股蓝品种园,研究培育出绞股蓝四倍体新品种,有效物质含量最高达到12.2%,比一般品种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三化”奏响了安康绿色经济的强音,如烤烟产业年创综合效益5亿多元,葛根素原料药单一品种累计实现产值过亿元,实现销售收入6929万元,上缴税金1061万元,实现利润533万元,绞股蓝系列产品年创工业产值近10亿元。绿色经济也成为安康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上半年,安康农民人均现金增收140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lipeng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