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村是岚皋县石门镇的精准扶贫村,总人数384户1308人,贫困户242户615人,芙蓉村贫困发生率47%,是该镇贫困人口最多的一个村。该镇党委政府狠抓落实,先入为主,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探索精准扶贫创增收的路子,最终走出了一条有特色亮点的“产业上山、农民下山”的脱贫增收模式,同时在实现增收的大好形势下,为避免搬迁返贫,该镇特立工作组做实减负搬迁,精准脱贫。
产业发力促增收
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增收。芙蓉村依托“产业上山、农民下山”的光华农业生态园,着力打造2.28万亩的循环种养一体化的经济产业链,让种植反哺养殖业,让养殖业肥沃种植业,让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增收。该村重点围绕产业劳务和外出劳务输出精准发力,一方面,该镇夯实镇村干部包抓责任,全力以赴支持以光华农业园区发展,义不容辞的做好村里村外的协调工作,顺利推进产业反哺精准扶贫;另一方面,做好产业技能培训工作,搞好企业、公司的对接,做好劳务输出工作。
远亲近邻精准帮扶。芙蓉村共有32名干部包抓,县发改局接地气帮扶,驻村俯身精准发力,努力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效果好”的摸底工作。该村落实以组为单位,结合干部帮扶责任,成立村工作组,完成帮扶干部包抓责任,严格落实好“工作实,措施显,对象准”的精准帮扶工作。
目前,以光华农业园区为首的经济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40余万元,修通公路10余公里,同时发动以胡润根为首的养羊产业大户已有4户。
树立新风抓减负
在精准脱贫规划下,芙蓉村计划搬迁106户,“按照以往的习俗,搬家要大办,每家按100元收礼,106户实现搬迁,一家人则要送10600元,即使增收了也会返贫啊。”该镇党委书记柯玉侠说道。
因此该村从精神文明入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召开村委会给群众做工作,让村干部牵头,在不“增负”的情况下引导群众“减负”完成搬迁,并严格执行《村规民约》制度,自觉形成“不办酒席、不收礼”的良好搬迁文明新风尚。同时由该镇纪委负责督查,成立督查工作组,以明察暗访、轮流坐班等形式开展严禁办酒席、收礼的专项督查活动。
该镇芙蓉村增收+减负“双向式”脱贫工作思路仅仅是该镇探索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该镇围绕“三个园区”(横溪旅游产业园、光华农业生态园、双丰中药材种植园),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脱贫增收和搬迁脱贫规划,做到每户“一两业”,每村“一二品”,以“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结合精准做好内外劳务输出。截至目前,该镇依托光华农业生态园、双丰中药材、漆林园、大河桂花长坝苗圃等产业促农就业达200余人,促农增收近100余万元。
同时该镇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与“远亲”搞好对接,真帮实干,并充分发挥“近邻”的帮扶工作,接地气的与贫困户结成对子,共同发力将贫困户“扶上马,送一程。”镇长刘波说:“这个帮一点,那个帮一点,困难就会慢慢解决了。”
该镇不仅在搬迁上下功夫减负,更是在惠民政策上下功夫减负。为了减轻贫困户负担,在应保尽保、应享尽享的前提下,极力宣传宣讲各种惠民政策,保证家喻户晓,尽量做到不因学致贫、不因病致贫,并努力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做好兜底保障工程。
截至目前,该镇共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50余万元,发放各种种、养殖奖励补助50余万元。全镇享受农村低保人数297户493人,发放低保金894915元,临时救助252户,救助金额为321100元。全镇已有92人报大病医疗救助,救助金额318748元。合疗报销211余万元,报销人次达15272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