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我市召开畜牧产业建设工作会。市长刘建明在会上强调,要充分认识畜牧产业在我市农村结构调整、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常抓不懈,努力实现我市绿色产业的新突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郑光照主持会议,副市长薛建兴出席了会议。
市长刘建明,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郑光照,副市长薛建兴出席会议
2006年,是我市畜牧产业经受市场考验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沉着应对生猪市场疲软的严峻形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整工作思路,畜禽总量稳定增长,全年生猪、山羊、家禽饲养量分别较上年增长18.6%、5。6%和15.7%,总产值达到1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在此基础上,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形成,全市良种普及率达到38%;养殖方式也逐步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疫病防治成效显著,全市畜牧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
市长刘建明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刘建明在仔细倾听了副市长薛建兴关于畜牧产业建设的汇报后,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我市畜牧产业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和宝贵经验,他说,畜牧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它和蚕桑产业一样普及面广,关乎着全市上百万农民的利益,是实现我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要实现这项传统产业的突破发展,必须把龙头企业放在畜牧产业发展的首位,有了龙头企业,才能实现养殖大户的订单生产,抵御市场的风险,使这项产业走向市场。
表彰奖励了2006年全市畜牧产业先进县区
刘建明要求,全市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力度,强力实施强村大户战略,依靠他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努力提高商品畜禽的出栏率,才能保证饲养过程绿色化、生产方式的集约化、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必须依靠科技,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力度,加快良种普及步伐,大力推广正大饲养模式,显著提升畜禽养殖水平,真正使畜牧产业走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刘建明要求各级领导要认识到畜牧产业对于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把畜牧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疫病防疫体系建设,加大对畜牧产业的科技、资金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强村大户的改造,把强村大户建成样板,身体力行,支持样板,协调各方,增加投入。
各县区长,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还表彰奖励了平利、汉滨、镇坪等2006年全市畜牧产业先进县区,副市长薛建兴与各县区长签订了2007年畜牧产业建设目标责任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