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紫阳县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积极打造“支付+电商+扶贫”一体化服务,让电子支付手段既能助力农产品外销,又能让当地农民购物支付更便捷,从而有力推动了地方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土货进城,打通支付“墙”
李申军是紫阳县蒿坪镇的一名青年农民,2014年他无意中赶了一场在镇上举行的“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月”大集,现场各式各样的银行卡刷卡消费,以及电子支付终端服务让他留恋不已。不久之后,他就买了一台电脑,在家干起了电子商务的“时尚活”,借助“现代支付+互联网”把家乡的富硒农产品卖到了全国。8月10日,在李申军家的“办公室”里,他介绍道:“我先后把本地的酸菜、鲏豇豆、霉豆腐、富硒茶等紫阳土特产品向外推销。最火爆时,一天卖过1000多瓶霉豆腐和500多公斤柿饼。”
李申军通过“支付+电商”创业致富赶上了好机遇。近来,紫阳县把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现代支付作为惠民利民工程来办,当地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自2015年起设立电子商务发展财政专项资金,每年安排500万-1000万元用于扶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同时,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每年切块安排500万元小额创业贷款,专项扶持电商创业。李申军有幸得到当地农商银行10万元的信贷扶持,把线上线下的生意做得更加红火,一举成为“支付+电商”创客中的佼佼者和紫阳电商创业的领头羊。
据了解,紫阳县电子商务孵化中心从2015年9月成立至今,共有21家电商企业入驻,创造销售额8000余万元,整合物流中心6家,解决就业人口2500余人。今年以来,当地通过展销会、推介会、微商、爱心义卖等方式共销售魔芋超过7000袋、富硒茶4000多公斤、富硒土豆超过5万公斤。正因为有了支付“高速路”,让农产品销售又快又好。
洋货下乡,打造便利支付渠道
紫阳县当地金融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付业务拓展活动,先后构建了“银行卡刷卡无障碍示范街”和“富硒茶刷卡无障碍示范区”,在示范街区内,253家商户POS机覆盖率达到100%。截至目前,示范街区使用银行卡支付金额达3060万元,占比高达81%,该示范街区建成后,改善了消费环境,让农民购物更加便捷。
当地金融机构与地方村级组织、便利店、商家等合作,增加了POS机具的合理布放;同时积极推行便民金融服务站创建,实现柜面服务的延伸模式。当地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根据业务需求增设或升格网点,增设非全日制网点、离行式自助银行、金融微超市等自助服务终端,有效满足了该县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需求。目前,该县高标准建成了30个惠农支付服务点和3个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示范镇,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能力。该县还建立了以助农取款、非现金结算、残损币兑换、金融消费维权、金融知识宣传普及“五位一体”综合性金融服务工作站,使广大农民享受更便捷的现代支付服务。
在当地多措并举、打通电子化支付渠道的努力下,紫阳县支付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居民的支付方式日益多样化,尤其是农村地区已发展成为移动金融支付的主阵地。截至目前,紫阳县共布放ATM机63台、POS机954台、查询机10台、发卡机32台、金融微超市8个、金融便民服务站14个、综合性金融服务站2个。这些自助终端和站点的广泛使用,有效提升了农村支付服务水平,实现了服务网点乡镇街道全覆盖。
多方合力,当地农村电商快速发展
当地人行多次召开紫阳县金融业专题联席会议,引导落实了多项金融惠农制度。工商银行对新开户居民使用银行卡直接免年费、开卡费、短信通知费、ATM跨行取款和转账手续费等费用;邮储银行提供部分业务减免费用、公共事业缴费代扣业务打折优惠、以及贷款利率优惠等惠农服务;农业银行推出针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差异化资金需求政策;农商银行利用基层网点多、覆盖面广的优势,推出了农户联保贷款、农民小额信用贷款的优惠政策。同时当地还出台了《紫阳县金融服务改革方案》和《紫阳县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实施意见》,强力推进小额创业贴息贷款、富硒茶贷、野生养殖贷等特色产业贷款,使贫困户能贷款、能发展。
在政府、金融、电商等部门通力协作下,当地产业扶贫项目真正实现了落地生根。以前滞销的农产品,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线上销售渠道,通过现代化的支付方式,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截至目前,紫阳县共整合销售高山手工炒青茶15515公斤,有机富硒土鸡蛋29100枚,纯天然高山喜蜜18630瓶;共扶植农业产业项目20余个,养殖业培育及推广站32个,富硒特色食品加工厂5个,度假式家庭农场2个,蓝莓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1条;收益人数多达7500余人,人均月增收503元,解决农村脱贫人口5000余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紫阳公布县镇“权责清单”[ 08-23 ]
下一篇:紫阳被确定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08-25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