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岚皋 > 正文内容

    扶贫花开幸福来——岚皋县实施脱贫攻坚推动群众致富侧记

    作者:梁鸿 杨富琨 时间:2016-09-01 10:30 来源:岚皋县 字号: 打印

      “跳皮筋,跳皮筋,我们越跳越精神。自从政府扶了贫,幸福指数日日升。”8月15日,岚皋县南宫山镇桂花村,几个小女孩一边跳皮筋一边唱童谣。稚嫩而清脆的童声中,折射出岚皋县脱贫攻坚的硕果。
      山城岚皋,风光旖旎,美景名扬四方。然而,青山绿水间掩映的村庄与农家,看似一片祥和美丽,却始终与贫困相伴。2016年,全县17万人中,有贫困户1.7万户,多达4.32万人,涉及贫困村72个。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半年来,岚皋县迈着铿锵的脚步,在脱贫大道上砥砺前行,下军令状、吹冲锋号、啃硬骨头,实现了贫困户生活越过越美好、日子越过越红火。

      扶志增动力

      5月10日,石门镇新生村村主任钱从清,摒弃大操大办不良习俗,从简从新为儿子举办了婚事。“只在儿子工作的地方办了两桌家宴,省事省钱省心。”钱从清说。
      当前,很多贫困村存在“四多”:送礼多、懒汉多、迷信多、赌博多。如何转变贫困户落后观念,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成了岚皋县一直思索的问题。“扶贫要扶志,既要重视物质上的扶贫,更要重视思想上的扶贫,‘精神扶贫’才能拔‘穷根’。”岚皋县委农工部长王道志说。
      贫困不可怕,可怕的是贫困户不愿自立。政府帮扶再多,自身不努力也是徒劳。针对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岚皋县通过领导带头宣讲、组织会议集中宣讲、利用媒体宣传、实施重点包帮教育、培养典型现身说法等方式,开展贫困户思想教育,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针对“送礼多”现象,岚皋县在125个村和5个农村社区组建“红白理事会”,负责婚丧嫁娶事宜的标准制定、备案审核、组织承办,规定贫困村礼金不超过100元,菜品八菜一汤,特别是贫困户不允许送礼,改革人情消费,破除殡葬陋习,消除人情消费攀比浪费之风。
      在消除“懒汉”问题上,岚皋县结合贫困系统动态管理机制,通过民主评议取消一批农村“懒汉”的低保。同时采取先进典型引导、能人大户带动、群众大会评议、亲朋好友帮教等措施,激发“懒汉”对美好生活的热情,防止“破罐破摔”思想,杜绝因懒致贫现象。
      同时,岚皋县加大对贫困村赌博现象打击力度,不定期组织公安部门从严查处“159”、“炸金花”赌博行为。并在贫困村开辟道德讲堂,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宣传教育,加强精神文明教育,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目前,岚皋县成立红白理事会130个,举办政策法规教育培训60余场次,查处赌博行为20余起50余人,贫困群众摒除陈规陋习,依靠勤劳和智慧致富氛围越来越浓。

      挪窝断穷根

      “现在好了,挣钱方便,买东西方便,以后娃娃上学也方便。”8月18日,岚皋县佐龙镇移民搬迁安置小区王庆平,用三个“方便”形容着现在和以前生活的不同。
      王庆平老家在佐龙镇马宗村,要过一条河,翻两座山,步行两个小时。看着已被杂草包围的土坯房,王庆平做梦都想搬出去。2014年,佐龙镇修建保障性住房,王庆平终于如愿以偿,买下一套两居室,终结了几辈人蜗居深山的历史。
      挪穷窝才能断穷根。地处秦巴腹地的岚皋,山大沟深,目之所及难寻一块平地。“夏季的洪涝灾害,冬季的大雪封山,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移民搬迁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活环境、促进脱贫致富的唯一好方法。”岚皋县扶贫局长江贤文介绍。
      为精准实施移民搬迁,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岚皋县将居住条件不好的贫困户分为“八类对象”,对无力搬迁的特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对不能进城入镇的贫困户实施相对集中分散安置,对交通便利安全的贫困户实施旧房改造,因户施策分类搬迁,实现了效益最大化。
      “总共花费15万,补助3.5万,贷款6万,自己有6万。”王庆平说,要不是政府扶持,哪里买得起房子。钱从哪里来?岚皋县采取“搬迁户出一点、政府补一点、银行贷一点”,解决了贫困户资金“瓶颈”。尤其在贷款上,由搬迁部门协调贴息三年贷款,有效调动了贫困户购房积极性。
      如今,佐龙镇移民搬迁安置小区人气旺盛,六栋七层高楼拔地而起,花坛、绿树、座椅整齐排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将这个小区装扮的现代而漂亮。200余户贫困户在宽敞舒适的新居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半年来,岚皋县建设集中安置点16个,进城884户、进集镇489户,相对集中分散安置204户,“交钥匙”工程安置521户,旧房改造388户,万名贫困户住房旧貌换新颜。

      兴业奔富路

      “走啦,走啦。”8月15日,一抹金色斜阳洒在山林间,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一边挥舞着枝条一边吆喝着一群山羊。这位老人,正是滔河镇漆扒村青岩安置点贫困户苏万国。养羊,成了他自力更生的“主导产业”。
      滔河镇漆扒村支书严兴贵介绍,贫困户住上好房子,还得有好产业,全村移民搬迁50余户,每户都选择性发展了中药材、山药、养羊等产业,有的就近在三溪菌业公司务工挣钱。“产业兴,脱贫快,生活好。”严兴贵说。
      近几年,岚皋县有8000余户贫困户搬入新居,然而辖区缺企少厂,致使众多搬迁户外出务工。看着日益壮大的山林经济,很多贫困户想回乡发展却心存顾虑。“我们必须以山林经济为核心,着力发展富硒产业,打造‘巴山画廊硒有岚皋’品牌。”岚皋县农林科技局长周春栋说。
      为推动贫困户发展富硒产业,岚皋县采取金融扶持、资本扶持、项目扶持、用工奖励、以奖代补五种方式,激励企业帮扶和贫困户自主发展。并鼓励发展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林场,引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
      针对贫困户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难题,岚皋县探索建立“乡村旅游+贫困户、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互助组+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整合优势资源,带动贫困户依靠产业增收实现永续脱贫。
      “鸡苗领回去后,先喂水!”。5月20日,南宫山镇展望村正举办一场养殖培训。这只是岚皋“百人团”工作的一个剪影。在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中,岚皋县创建农林科技扶贫“百人团”,选派100余名技术骨干走村入户,讲解产业种养技术。“土专家进村,我们有盼头了。”展望村唐光成说。
      扶贫花开幸福来。今年,岚皋县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新增魔芋1.1万亩,改造茶园0.5万亩,生猪出栏10.6万头,新建现代农业园区12个,众多贫困户走上致富路,一幅兴产业奔小康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叶苗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