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三年前因病去世了,一个儿子在外打零工,每月除了150多元的房租,还要抚养在永红上高二的女儿,城管大队了解到我生活上的困难后,征得区政府同意,专门为我制定一块区域搞点小本买卖,每天能挣上二三十元贴补家用”。谈及汉滨城管,在体育巷旁摆摊的李大妈心存感激。
李大妈对于城管执法理念的转变能赢得他人的认同吗?3 月21日下午,记者重点对金州路、大桥路、巴山路、兴安路、解放路、育才路上的20家商户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包括5名擦补鞋的,3名生活困难的小摊贩),结果显示4位商户表示满意,15位表示基本满意,一位投了不满意票,调查中多数商户还认为城管大队的执法态度“比以前好多了”。其结果虽然有些出乎记者预料,但却又在情理之中。这表明,该队以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等“良药”来“治疗内伤”见效了。
以门前四包为重点,新机制带来新气象,新活力带来新变化。
或许您已经注意到,城区主要路段的城管执法人员比以前多多了。而占道经营、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等“顽疾”大大减少了。“这并非做样子,我们每天的工作都在老百姓眼皮子底下,玩儿不得半点虚的”。尽管城管大队一年来在工作作风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但大队长王从根仍坦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些人员头脑中的“守着铁饭碗” 的思想作祟,因此必须“下猛药、治顽症”。
给商户门前定制“门前四包”责任牌
首先按照门前四包的要求,以责任书形式明确队员职责,将中层岗位和队员工资奖金与工作业绩挂钩,将占道经营等纳入城市日常管理考核内容。每条路段成立路段责任中队和门前四包落实工作队,督察中如发现占道经营的一次扣罚责任队员3元、乱倒污水的扣罚2元、一个小广告扣罚1元。每天进行量化考核,月底汇总后按得分高低核拨队员工资及奖金,连续三个月排名末位的路段中队,中队长就地免职,责任队员扣发当月出勤补助。中层干部选拔也由过去的任用制改为聘用制,。“领导包抓、全员聘用制、中层竞争上岗制”三大机制的转变,打破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铁律和能上不能下的格局,调动了队员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出一条城管与游商“尴尬博弈”的长效管理机制。
与商户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
截至目前和主要沿街单位、门店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7000份,订挂责任牌3500个,建立“门前四包”责任书检查记录和违章档案。组织整顿26次,处理违章占道600余起,暂扣违章物品1000余件,拆除棚罩100余处,纠正违章20000余起。大队管理的责任路段发生了明显变化,汉滨城管在“擦亮安康”战役中首战告捷。
日巡查、夜蹲守、快刀斩向“牛皮癣”,非法小广告泛滥势头得遏制。
作为大多数城市的一种“难言之痛”,都市“牛皮癣”可以说无孔不入,往往管理者今天清除,不法者一夜之间又让其雨后春笋般再现,令人防不胜防,群众痛恨之极。
城管执法人员在清除电线杆上的野广告
安康城区同样遭此厄运,为了清除“牛皮癣”,大队制定《方案》、宣传教育、日常巡查、夜间蹲点、强力打击。抽调四名专职队员成立清理小组,白天覆盖清洗,晚22:30到次日凌晨6:30进行巡查。去年以来,按照责任路段属地管理,执法人员备工具带梯子,投入2万余元清洗覆盖主要道路、小区乱写乱喷“牛皮癣”6000余处,覆盖主要街道、背街小巷、公共场所非法小广告22100余条,规范户外广告设置20处,清理过街横幅62条,先后处理违章当事人120余人次,移送公安机关7人次,在公安配合下查处违法案件22起,处罚15起,批评教育违章行为32起。尤其是兴安路、金州路等商户门头上的办证电话,喷涂位置高、清洗难度大,大队斥资3000余元高空作业才得以清除。
“事不过三”、“十条禁令”、 转变“掠夺式”方法,文明执法润物无声。
“吃、拿、卡、要、冷、横、硬”,是过去老百姓对一些城管执法者的印象。为了彻底摘掉这顶“臭帽子”。对执法者违纪实行“事不过三”:即第一次警告并发放告知书、登记备案。第二次管劝疏移、批评教育。第三次从严处罚。
其次,执法中“先敬礼、再讲理、后处理”, “十条禁令”、“十条纪律”、《五要、八戒、六不准》、《文明执法四必须、五公开、六禁止》、《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比办法》、《考核奖惩办法》等看似枯燥的条文规定,却是规范执法者言行的硬性“纲领”:每月累计3次未按时到岗,执法中殴打违章当事人、“吃、拿、卡、要”及以权谋私的,中队长就地免职,责任队员待岗处理。并成立由3名熟悉政策、业务精通和责任心强的人员组建督察队,重点督察队容风纪、是否打骂群众、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仅去年以来,督察队现场纠察纪违规行为25人次,处理5人次。全年未发生一起打骂违章当事人和“吃、拿、卡、要”行为,无一起败诉案件,彻底改变了以往“掠夺式”的执法行为,并安排弱势群体到规范点擦补鞋,为残疾人安排就业岗位18个并免征一切费用。这一做法在全省城管监察经验交流会上得到省建设厅和兄弟市区的充分肯定,拟在全省各市县推广。
广纳谏、聚贤言,时刻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城管之路任重道远。
时刻处于老百姓眼皮子底下、城市管理的风口浪尖、擦亮安康的前沿阵地,城管执法队伍要成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打造一张靓丽城市名片背后的一支文明之师,他们重担在肩、任重道远。
除了自己监督自己,还必须时刻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行风监督就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去年,大队成立了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开办行风热线,聘请8名行风监督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座谈6次,发放征求意见书2000多份、问卷调查表1200份,收集意见和建议100多条。此外就是自身建设,这是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为此制定了培训计划,把每周一定为学习日,共组织荣辱观及业务知识培训4次,先后分两批赴省建设厅学习培训,参加各类培训班6期,法律专题讲座8次,培训率100%。在 “十条禁令”、“十条纪律”、《队容风纪规定》、《考核奖惩办法》、《首问负责制》、《马上就办制》等法规的有效约束下,一年来,全队未发生一起打骂违章当事人事件和行政执法败诉案件,所办案件中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