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文化强县建设情况介绍
访谈文字
-
【殷乔伊】(2013-06-03 10:00:00)
各位网友大家好,您现在正在收看的是安康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在线访谈》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殷乔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人文安康的美好蓝图。文化建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石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周瑞玲,与我们一起分享石泉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相关情况。周部长,你好!
-
【周瑞玲】(2013-06-03 10:01:00)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能够借助网络平台和大家聊聊石泉的文化建设,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希望通过这次交流,让大家能够进一步了解石泉、关注石泉、支持石泉。
-
【殷乔伊】(2013-06-03 10:01:00)
当今社会,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石泉是如何认识定位文化建设的呢?
-
【周瑞玲】(2013-06-03 10:01: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和十八大报告对文化有非常准确的定位,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文化,一个民族就是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人民的精神世界就没有了归宿。一位文化名人也说过,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
-
【周瑞玲】(2013-06-03 10:02:00)
石泉文化底蕴深厚,“鬼谷子故里”蕴含着石泉人民的智慧,“金蚕之乡”彰显着石泉人民的勤劳,遗址文化见证着石泉悠久的历史,秀美山水赋予石泉永恒的魅力。石泉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很旺盛,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非常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多,文化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
【周瑞玲】(2013-06-03 10:03:00)
石泉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先进文化理念,用文化凝聚人心,以文化激发活力,借文化传承文明,靠文化促进和谐,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出建设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2012年4月,在多方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县委一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意见》。
-
【周瑞玲】(2013-06-03 10:03:00)
提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实施五大文化工程,即:人文精神培育工程,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产业开发工程,文化品牌创建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意见》充分体现了我县加快文化发展的坚强决心,为文化强县建设指明了方向。
-
【殷乔伊】(2013-06-03 10:03:00)
的确,文化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展示着一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石泉都有哪些特色文化资源呢?
-
【周瑞玲】(2013-06-03 10:03:00)
石泉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穿境而过。因石隙多泉、泉水清冽、径流不息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公里,总人口18.2万。虽然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但石泉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
-
【周瑞玲】(2013-06-03 10:05:00)
一是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是考古学上仰韶文化的分布区域。石泉县城作为郡县治所至今也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遗存的明清古街沧桑古朴,东西城门延用至今,门楼上“远瞩金州”、“秀挹西江”的石匾依然保存完好,矗立千年的禹王宫、江西会馆也是风韵犹存。县境内有云雾山鬼谷岭遗址、马岭坝遗址、谭家湾遗址、长安坝遗址等文化遗址,有饶峰关古战场、古子午栈道、银杏坝古驿站、银桥悬棺等遗迹。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石泉共登记文物点365处,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8处,还有大量文物散存于民间。
-
【游客 40736】(2013-06-03 10:06:00)
听了周部长的介绍,石泉真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都知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石泉是如何借文化来提升旅游品质的呢?
-
【周瑞玲】(2013-06-03 10:06:00)
二是历史人文资源独特。石泉处于子午古道和汉水航运的交汇点,是出秦、入楚、进川的水陆要津,是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商贸通道,农耕经济、商贸文化繁荣一时。石泉的蚕桑文化源远流长,蚕桑生产始于商周,盛于汉唐,民间蚕桑故事老少皆知,1985年在池河镇谭家湾村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西汉时皇帝褒奖蚕桑生产大户的“鎏金蚕”,全国仅此一枚,弥足珍贵。鬼谷子文化享誉国内外,境内的云雾山在历史上是陕南的一座道教名山,素有“陕南小武当”之称,据清康熙二十六年《石泉县志》记载:“相传鬼谷子隐于此”,是鬼谷子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石泉还是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织部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以及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曾在这里进行过艰苦的战斗。后柳水乡则是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抗日英雄王范堂的故乡,他的故居依然保存着。
-
【周瑞玲】(2013-06-03 10:06:00)
三是民间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来,石泉就广泛流传着民间传统文艺表演,春节期间舞龙、玩火狮子、采莲船、唱民歌等,民间习俗保留至今,尤其是火狮子,2009年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殷乔伊】(2013-06-03 10:07:00)
石泉的文化资源丰富,发展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那么石泉的文化强县奋斗目标是什么?
-
【游客 a7567891】(2013-06-03 10:07:00)
近年来石泉的旅游发展迅速,请谈谈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
【周瑞玲】(2013-06-03 10:08:00)
石泉县文化强县奋斗目标,就是到十二五末,初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公民素质提高、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形成规模、文化市场开放有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完善的文化发展格局,全县文化产业产值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速,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占全部消费支出比重的12%左右,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5%以上,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把石泉建设成全省的文化先进县和重要文化产业发展基地。概况起来就是:人才旺、产业兴、氛围浓、品牌响。
-
【殷乔伊】(2013-06-03 10:08:00)
如何确保文化强县目标的实现呢?
-
【周瑞玲】(2013-06-03 10:08:00)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
【周瑞玲】(2013-06-03 10:09:00)
一是在组织保障上,我们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宣传部长任责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文化强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宣传部下设办公室。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行政主管部门具体实施、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宣传文化部门分年度制定工作计划,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各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文化建设目标任务,自觉发挥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作用,共同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
【周瑞玲】(2013-06-03 10:09:00)
二是在经费投入上,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强县建设,确保新增资金比例和投入增长幅度。多渠道增加文化建设的发展投入,设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加快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步伐,加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
【周瑞玲】(2013-06-03 10:09:00)
三是在政策配套上,围绕《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意见》,制定出台了包括《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化发展奖补暂行规定》、《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化强县建设工作考核办法》、《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极大鼓舞了文化从业者及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
-
【周瑞玲】(2013-06-03 10:10:00)
四是在人才队伍上,按照建强文化管理队伍,配齐文化专业队伍,借力文化专家队伍,激励群众文化队伍的格局。新成立了县级文化艺术中心,招录了一批优秀的文化艺术人才,配强镇文化站站长,享受副科级待遇,充实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使基层文化站能够切实发挥作用。邀请中省市专家成立了智囊团,同时,实施老艺人、老学者津补贴制度,发挥石泉本土的老艺人、老学者在文化强县建设中的作用。
-
【周瑞玲】(2013-06-03 10:11:00)
五是在考核制度上,对文化强县建设实行单项考核,并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作为文明创建和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在全县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建设文化强县的浓厚氛围。
-
【殷乔伊】(2013-06-03 10:11:00)
文化建设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石泉又是如何以文化惠及民生的呢?
-
【周瑞玲】(2013-06-03 10:14: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要坚持民生导向,实现文化成果人人共享。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把弘扬社会正能量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们以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潜移默化的方式,加强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在全社会形成了知荣辱、讲道德、守法纪、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广泛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深入挖掘全县各行各业、各个层面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文明和谐家庭”、“科技示范户”、“好公婆、好媳妇”等先进人物。大家所熟知的赵明翠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一经推出,立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反响,赵明翠本人先后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创先争优优秀党员”、“十大杰出工人”称号,成为2012年度“感动陕西”十大人物、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及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实践证明,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把标尺,一种导向,一张对外宣传的名片。去年,我们还开展了石泉籍伦敦残奥会“双冠军”夏江波先进事迹报告会,用她顽强拼搏、不畏困
-
【周瑞玲】(2013-06-03 10:16:00)
二是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的基础。去年底我们出台的《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县、镇、村三级文化阵地建设任务、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在城区,我们树立精品意识,建好县城文化广电中心、影剧院、杨柳体育场和文化馆、图书馆、文博馆等,其中县文化馆要达到二级馆以上标准,目前大部分项目已启动建设。在乡镇,扎实推进标准化文化站建设,要求文化站布局合理,有专职人员,有经费保障,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在村、社区,按照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支文化活动队伍、一所农家书屋、一组科普宣传栏、一套运行管理机制的“五个一”标准,规范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目前,已在13个村成功试点,经验在全县推广,年底前40%的村(社区)能达到建设标准。实施调频广播、户户通工程建设。去年,我县被列为全省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试点县,在县级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拿出200万元的配套资金,开展进村入户安装工作,圆满完成试点任务。去年底,全市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技术培训会在石泉县召开。同时自加压力,在全县开通了农村调频广播,目前已完成一期工程,覆盖40%的农村地区,进一步畅通了党委、政府传递声音的渠道。
-
【游客 66091】(2013-06-03 10:17:00)
是的,石泉旅游这几年发展很快,为绿色生态安康的发展做出了榜样。
-
【周瑞玲】(2013-06-03 10:18:00)
三是把繁荣群众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目的。群众是文化建设的创造者、推动者和享有者。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首先要任务。石泉人民热爱文化,现有各类文艺社团35个,涵盖文化研究、文艺创作、自乐班社等各个方面,社团成员2500多人,是石泉群众文化的主心骨。在发展群众文化中,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团主力、群众主体的原则,采取四多四鼓励措施,即鼓励参与,多成立社团;鼓励创作,多出精品;鼓励提高,多外出参展参演;鼓励交流,多举办活动,出台了文化发展奖补办法,每新成立一个农村社团奖励1万元,凡是出版作品、参赛获奖、加入省级以上会员均有表彰奖励。一月一主题活动贯穿全年,坚持届次性举办广场舞大赛、电视歌手大赛、社团表演大赛、书法摄影展等群众参与性强的活动,特别是成功举办春节民间文化艺术节和欢乐陕西行走进石泉,为弘扬民俗文化、为广大群众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在在更大范围、更高平台交流提高的机会,群众文化热情空前高涨,群众文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县汉调二黄业余剧团获得市级“示范班社”荣誉称号,《故乡的云》、《博写》、《泉音倾城》等一批优秀作品出版发行。汉剧《我家住在汉江边》获全省少儿艺术汇演一等奖。舞蹈《竹
-
【殷乔伊】(2013-06-03 10:19:00)
节目在播出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关注,他们对石泉的文化和旅游建设也十分感兴趣,提了不少问题。下面请周部长和我一起来看看。
-
【殷乔伊】(2013-06-03 10:19:00)
一位网友说:近年来石泉的旅游发展迅速,请您谈谈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
【周瑞玲】(2013-06-03 10:19:00)
感谢这位网友对石泉旅游的关注,借此机会我把石泉旅游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石泉旅游产业开发起步晚,2007年第一个景点对外开放,但成效显著,2012年接待游客达到2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48亿元,成为石泉最具魅力最能长效的朝阳产业。
-
【周瑞玲】(2013-06-03 10:21:00)
旅游发展如此之快,我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旅游精品景区多。石泉集山、水、洞、峡、滩、城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于一体,发展旅游业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县境内拥有两个4A级风景区,是安康市唯一有两个4A级景区的县(区),一个是坐落在富水河畔的燕翔洞,是西北地区保护最完好、景观最丰富、体量最大的溶洞群。另一个是被誉为“陕南第一秀峡”的中坝大峡谷,方园十余公里,属巴山南麓典型喀斯特地貌,全方位展现了“山水石泉”的经典神韵。还有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云雾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最高海拔2008.9米,原始生态保存完好,鬼谷子文化彰显魅力;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两座电站横跨之上,形成了“一江两湖”的独特景观,其中后柳水乡更是三面环水,生态优美;素有“西北第一滩”之称的子午银滩,位于汶水河畔,东西绵延4公里,整个沙滩沙质柔软细腻,干净亮洁,是大秦岭深处的天然沙滩浴场。
-
【周瑞玲】(2013-06-03 10:22:00)
二是旅游发展目标明确。从提出“旅游兴县”到 “旅游强县”发展战略,再到重点实施“旅游提升七大工程”,创建全省旅游示范县、全力打造“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力争到十二五末,实现游客总量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5亿元,旅游业就业人数达到7000人,旅游发展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
-
【周瑞玲】(2013-06-03 10:22:00)
三是旅游产业运行机制好。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招商引资、企业运作的模式,把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作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核心动力,全面放开放活旅游市场准入,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招商政策,并多次外出举办旅游资源招商活动,现有大唐电力、陕西阡陌众、陕西秦巴山水、西安热点文化传媒等企业在石泉投资开发旅游,主要景点景区均有企业主体,使石泉旅游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
【殷乔伊】(2013-06-03 10:23:00)
另一位网友说:听了周部长的介绍,石泉真是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我们都知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那么,石泉是如何借文化来提升旅游品质的呢?
-
【周瑞玲】(2013-06-03 10:23:00)
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彰显文化魅力。石泉人文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独特,鬼谷子文化、蚕桑文化、汉水文化交相辉映,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我们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助推、文旅融合、品牌承载”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鬼谷子文化品牌和石泉十美旅游形象品牌。
-
【周瑞玲】(2013-06-03 10:25:00)
鬼谷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是纵横家鼻祖,是中国历史上极具神秘和传奇色彩的人物,著有《鬼谷子》十三篇。据史料记载和专家考证,石泉云雾山鬼谷岭是鬼谷子隐居之地。成立于2002年的石泉县鬼谷子文化研究会深入挖掘我县鬼谷子文化资源,加强鬼谷子文化研究。出版了《鬼谷子传说》、《石泉鬼谷子文化研究论文集》等,先后于2003年和2012年召开了两届全国石泉鬼谷子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和台湾鬼谷子文化研究会展开学术交流,鬼谷子传说已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在县城建成了鬼谷子文化广场,注册鬼谷子商标,开发鬼谷子系列商品,石泉鬼谷子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全国进一步扩大,成为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为打造鬼谷子文化高端旅游品牌奠定良好基础。
-
【周瑞玲】(2013-06-03 10:25:00)
依托灵秀山水,借助石泉之名,利用十全十美美好寓意,我们把“秦巴水乡、石泉十美”作为石泉独有的对外展示美好石泉的旅游名片,通过拍摄一部风光片、编印一本石泉画册、出刊一本石泉文化、编排一台精品地方戏、播出一套视频广告、实施一系列宣传活动和开展“石泉十美”形象大使选拔赛、举办 “生态旅游杯”第62届世界小姐大赛陕西总决赛等一系列活动,使“秦巴水乡、石泉十美”宣传品牌深入人心。
-
【殷乔伊】(2013-06-03 10:26:00)
石泉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引领下,石泉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率先迈开了建设文化强县的步伐,为推动人文安康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相信在石泉县委、县政府的真抓实干下,文化强县的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石泉人民一定能够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建设成果,感谢周部长精彩的讲解。
-
【周瑞玲】(2013-06-03 10:26:00)
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石泉十美,有您更美。 热情好客的石泉人民欢迎广大网友,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畅游秦巴水乡、感受石泉十美。
-
【殷乔伊】(2013-06-03 10:27:00)
也感谢大家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